羅國鋒
摘 要: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都加強了地鐵系統的建設,地鐵憑借著其方便、快速和準時等優良特性,正逐漸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為了保障地鐵運輸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也為了保障出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必須對地鐵行車的安全進行有效的把控和管理。
關鍵詞:地鐵,行車安全,管理方法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聚集地。但大量人員的聚集也給交通運輸系統造成了較大的負擔,當前城市的擁堵問題日益嚴重,給人們的正常出行帶來了一定不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許多城市都加強了地鐵系統的建設,地鐵憑借著其方便、快速和準時等優良特性,正逐漸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為了保障地鐵運輸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也為了保障出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必須對地鐵行車的安全進行有效的把控和管理。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出發點,對地鐵運營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強行車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進行了詳細探討。
2我國地鐵行車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對于地鐵行車的安全管理來說,主要的管理對象包括地鐵相關設備的管理以及運輸過程中的人員管理這兩類。事實上,影響地鐵行車安全的因素除了人為因素和設備因素之外,環境因素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因小的環境因素而引發的大的交通安全事故發生。還有就是地鐵行車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否盡責以及業務能力也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因為人員疏忽或不夠敬業而引發的行車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必須進行足夠的重視。最后就是地鐵的行為安全管理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標準明確、方式科學、可以得到大家普遍認可的安全評價規范,這使得在對地鐵行車安全管理進行評價時,評價結論的可靠性存疑,無法為后續安全管理方法的制定和落實提供有效依據。
3地鐵運營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人為不安全因素
在地鐵運營的過程中,因為工作人員的疏忽或者乘客不遵守規章制度而導致的事故時有發生,在事故發生后,如果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理措施不到位或者處理不當,那么還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損失擴大化。地鐵運行事故的人為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火災。因為工作人員沒有進行嚴格檢查,導致乘客將一些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攜帶上車,進而埋下火災隱患。還有一些乘客在車廂內違規吸煙,將煙蒂隨意亂扔,從而也可能釀成火災事故。最后,人為制造恐怖襲擊、縱火等也是引發火災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碰撞事故。地鐵運行中,由于地鐵列車的行駛速度很快,所以一旦出現人員違章操作或者遭遇信號設備故障,那么就可能導致撞車風險;第三,地鐵的客流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上、下班高峰期或者節假日,人流密度會非常大,導致地鐵站臺和列車內部非常擁擠,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釀成乘客跌落站臺或相互踩踏的事故。第四,地鐵中毒和窒息危險。如果地鐵在運行中發生火災等嚴重的安全事故,火災產生的煙霧就可能彌漫到整個列車以及站臺中去,此時就可能造成乘客出現窒息的危險。此外,如果列車的空調系統滲入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那么就可能導致乘客出現群體中毒事件。最后,機械傷害。如果乘客在上下車或在車廂內時沒有嚴格遵守相應的安全規范,出現一些不安全的行為,比如手扶背靠車門,那么就可能會對乘客造成機械傷害。
2.系統因素
現代化的地鐵交通系統已經開始廣泛應用自動化設備,但自動化設備并不意味著就絕對安全。如果地鐵運行系統及其相關設備的工作狀態不夠穩定,那么也會對地鐵的安全運行產生影響。從現實中發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來看,系統設備因素主要有軌道因素、列車因素、供電網絡和信息系統因素等等,具體則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列車脫軌(如圖1所示)。如果地鐵線路的前期鋪設不符合相關的安全標準要求,或者因為運行時間的延長,軌枕出現嚴重磨損、接觸產生裂縫等等,都會導致脫軌事故發生。此外,如果軌道周邊有異物落入,那么還可能造成列車發生傾覆等嚴重的安全事故。第二,供電停止。如果存在供電設備老化或者地鐵系統出現接觸不良等問題時,地鐵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就可能會突遇斷電故障,進而嚴重威脅到地鐵的運行安全。第三,觸電傷害。地鐵運營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較高,如果系統的電力相關設備存在設計不合理、質量缺陷以及維護不到位等問題時,那么就可能導致乘客觸電事故的發生。最后,火災。除了人為因素可能會導致火災發生外,地鐵系統內的線路發生短路或者消防管理不到位,也有很大可能導致火災事故。此外,地鐵車站和車廂內都存在大量的廣告牌和裝飾材料,這些都是可燃性材料,一旦遭遇明火就可能引發比較嚴重的火災事故。
4地鐵行車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析
1.人員管理
首先,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只有工作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足夠高,才能在行車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的操作規范,并且對乘客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嚴格監控和及時制止。而為了落實這一點,就必須在行車安全管理過程中重視安全培訓工作,可以通過舉辦事故教訓講座、安全知識競賽等方式來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其次,可以通過舉行評比活動來選出工作表現優良的員工作為標桿,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來號召其他工作人員向其學習。最后,要加強業務技能管理。現代化地鐵是一個大型、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它對相關操作人員的業務技能要求較高。為了使行車人員的業務技能可以為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就必須積極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工作,采取傳幫帶、開展經驗分享講座等方式來切實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能和經驗,為地鐵行車的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2.機器設備管理
對地鐵系統及其相關設備要加強安全管理,對可能存在老化的設備要及時進行更換。同時,要對地鐵行車的相關設備尤其是重點設備加強監測,第一時間發現設備運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隱患,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應急處理,將故障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此外,還需要對設備加強維修管理,機器設備運行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損耗,只有加強檢修維護,嚴格按照制定的計劃進行設備檢測,才能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最后,對于新開辟的地鐵線路,應對相關的設備進行試運行檢測,只有待檢測結論為合格后方能允許投入使用。
3.行車環境管理
地鐵行車環境包括內部環境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前者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作業環境和內部工作環境,這部分環境條件是完全可控的;后者則可以被細分外外部運營環境和自然環境,一般為不可控。作為地鐵運營企業而言,應盡可能地通過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條件來適應外部的大環境,進而最大限度地保障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趙保鋒.地鐵行車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J].低碳世界,2017,(2):211-212
[2]殷秋潔.淺談地鐵行車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問題與研究[J].經濟管理(全文版), 2016,(5):262
[3]王瓊琳.地鐵行車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工業c,2016,(3):23
[4]馮細乙.地鐵行車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技術與市場,2015.(4):92-93
[5]岳曉琦.地鐵行車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