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杰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職業危害越來越多,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而職業衛生檢測的目的為,對作業人員身體產生危害的因素以及各類因素的危害程度進行分析,以對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依據,從而切實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為此,做好職業衛生檢測工作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檢測過程中,職業衛生檢測方法仍存在一定問題,亟需改進。為此,本文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對當前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
引言
在從事的各類職業勞動過程中,職工的健康狀況正是職業衛生研究的主要問題,這其中包括職業可能對勞動者帶來的侵害,或所處的勞動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為了有效保護職工的健康,職業衛生服務應運而生,而職業衛生檢測又是第一道關口,職業衛生檢測可以為職業衛生服務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一、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中的問題
1)有些當前采用的檢測方法不正確。比如,在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進行檢測時,對氨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這一方法中對樣品進行處理時,要在樣品中加入吸收液,達到10毫升,這是不正確的,原因是吸收液屬于稀硫酸,即使是加入堿性的納氏試劑,其還是處于酸性環境之中,而只有在堿性的環境之下,納氏試劑才可以顯色,如果吸收液只使用水,那么其吸收就會不完全,因此要將這一步改成:如果要對納氏試劑進行新配,或者是試劑的時間比較長,那么就可以多加一點,確保其堿度,這樣納氏試劑就會顯色。正是因為標準檢測方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很多新手嚴格按照標準方法進行檢測,反而失敗了,在走彎路之后才會發現問題出在方法自身。
2)檢測方法不能和當前新的形勢和需求相適應。當前,很多化工企業的生產工藝比較復雜,有很多有害物質。但是目前職業衛生檢測的相關文件中只是對303種有毒物質以及209種檢測方法進行了規定,很多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化學因素,還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對于生物材料來說,相關檢測方法數量為44種,有毒物質數量一共是71個,其標準都是衛生部推薦的WS/T。20世紀90年代制定的相關標準,到現在還在應用,沒有對其進行更新,比如,當前,在對尿汞進行測定時,一般采用原子熒光法,但是目前沒有將這一方法增補進相關標準之中,規定中明確表示的仍然是冷原子吸收法,但是使用這一方法的相關檢測機構大多數都已經被淘汰,其檢測方法中局限性比較明顯。另外,還有一些像錳和錫等重金屬,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檢測方法,對職業接觸人員來說,其健康體檢也還沒有相關標準和方法參考依據,在實際情況下,只能依據不標準的各種方法。
3)當前的檢測方法在表述方面存在問題。比如,對于氟化物來說,使用離子選擇電極的相關測定方法進行分析時,具體步驟之中對樣品進行處理以及對曲線進行繪制時,其表述并不清晰,操作步驟也比較繁瑣,很容易使操作人員出現理解錯誤或者是操作失誤等現象。
4)實際工作中沒有對采樣過程進行規范。采樣過程,包括方法選擇以及采樣記錄還有采樣點選擇和采樣時間選擇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其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內容比較多。很多檢測人員因為受到工作經驗以及專業方向和工作能力影響,在采樣過程中出現問題,比如,沒有對濾膜盒進行處理就重復使用,沒有對現場氣象條件進行記錄,樣品在運輸時沒有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等。
二、對當前檢測質量控制方法進行改進的措施
1)對相關意見進行收集。針對當前檢測方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對相關意見進行廣泛收集,并進行追蹤,做好科學論證工作。針對實際問題,一定要進行更正和修改,并將正式的更正說明發布出來,做好準備工作,以便于新標準的頒布。
2)加大經費投入,支持檢測方法研究工作。當前,職業衛生相關檢測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但是因為缺少經費的原因,無法有效解決。因此,要在檢測方法研究工作加大經費投入,推進職業衛生檢測相關標準的修訂和研究。
3)要盡快對生物材料的相關檢測標準進行修訂。對于生物材料來說,其檢測標準要結合工作場所中對有毒物質進行檢測的相關方法,按照項目進行分類,比如說,在對生物材料鉛進行檢測時,要把各種方法整合起來,也就是說要將4個尿鉛以及兩個血鉛的相關檢測方法合并起來,實行一個標準,這樣也便于查找。當前,生物材料的相關檢測方法是行業中的唯一一個檢測標準,因此,要盡快對其進行修訂,并納入到國家標準之中來。
4)結合當前科技現狀,淘汰落后的檢測方法,研究新的檢測方法。在我國,疾病預控中心職業病和中毒控制要作為龍頭,將有一定實力的疾控中心以及職業病相關防治機構還有高校中的研究人員組織起來,對標準進行制定。標準檢測方法在制定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編寫規則中的化學分析方法、職業衛生標準相關制定指南中的工作場所中化學物質相關測定方法和生物材料之中的相關化學物質相關測定方法進行操作。
5)要對采樣過程做好控制工作。對于職業衛生檢測來說,要對其全過程做好質量控制工作,涉及各個作業環節,針對可能會對工作質量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比如,采樣準備以及檢測過程還有后續處理等問題都要進行質量控制。比如,要對采樣時間進行合理選擇。在采樣之前,要結合相關衛生標準以及檢測方法的相關要求確定采樣時間,確保采集到的樣品量能夠滿足測定方法的具體需要,也就是說樣品量要在最佳測定范圍以內。如果職業接觸限值達到了最高容許濃度的有毒有害物質,那么對有害物質進行采樣時,采樣時間要在15分鐘以內,如果勞動者接觸的實際時間在15分鐘以內,那么就要按照接觸的實際時間采樣。如果只是短時間內接觸到了容許濃度的各種有害物質,那么一般情況下采樣的時間是15分鐘,如果采樣時間在15分鐘以內,那么就要進行多次采樣。另外,還要在評價工作之中,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另外,還要對新職業衛生檢測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研究,對檢測過程中的各個質量控制內容進行完善。參與同行或者是上級組織的質量評比工作,使質量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6)要對相關檢測設備能力加以關注。要加大在儀器設備方面的投入,同時,還要對相關標準規范進行學習,在行業內加強經驗交流,選擇科學合理的儀器設備,確保能夠滿足實際需求。另外,還要針對每一臺設備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定期由質量部門進行檢定和校準,有專門人員進行保管,做好設備狀態記錄以及維護與保養工作,同時還要將相關出入庫記錄建立起來,針對其購置以及驗收還有流轉等進行控制,在使用之前,要做好校準或者是核查工作,還要做好記錄,采樣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作業指導書操作,如果出現損壞以及故障還有改裝或者是修理等情況,都要做好相應的記錄。
三、結束語
對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的研究進程進行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方法的擇取、儀器的使用、試劑的用量這些質量要素是可以被檢驗人員控制的。而送檢樣品的質量是由非檢驗人員完全掌控的,這務必要有樣品采集人員、樣品運送人員以及實驗室工作者協同配合才能落實的目標,所以其可以被看作非完全控制質量要素。
參考文獻:
[1]劉義昌.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研究論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5):8718+8720.
[2]張紅君.淺談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J].山東工業技術,2017(09):223.
[3]劉雙德,史欣媚,張金環.職業衛生檢測質量控制方法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5,31(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