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電信電纜行業粗放發展模式和低價中標亂像引發大眾熱議,企業誠信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通過對西安地鐵三號線問題電纜事件的分析,提出了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存在失信行為的表現及解決方式,以給整個制造企業敲響警鐘。
關鍵詞:企業信用;電纜業;信用風險;監管
一、基本案情
2017年3月17日運行不到半年的西安地鐵三號線被曝出所用電纜存在重大保險隱患,引起了社會的關注。2012年,西安地鐵三號線開工建設,2014年10月陜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作為西安地鐵三號線的建設材料供應商,2015年奧凱公司榮獲“西安最美地鐵”的電纜供貨商稱號,12月奧凱電纜的“五勝”商標榮獲陜西省著名商標,該“五勝”商標在2014年12月注冊,但當時奧凱并不滿足申請時經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注冊三年以上的要求。2017年一篇名為《西安地鐵你們還敢坐嗎》的網帖曝光了奧凱電纜問題,隨即奧凱向當地警方報案,并公開指責聲明發布網貼傳播不實謠言,同時在官網曬出上述之前的四份檢驗報告,以證明其所供產品的合格性。17日西安市政府開始對地鐵電纜問題進行調查,公安機關控制了相關涉事人員,并封存了問題電纜。2018年4月2日,西安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奧凱電纜及王志偉等人向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起訴奧凱電纜生產和銷售偽劣產品罪以及相關當事人的行賄罪。
二、案例分析
(一)電纜行業粗放式發展導致失信行為
2012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產值就達到了11000億元,在機械工業各行業中位居第三,已經成為我國行業第二,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0%多。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但行業集中度很低,前十強的營業收入不足行業營業收入的10%,普通電線電纜生產裝備利用大多還不到40%,行業內各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我國電線電纜行業仍然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其質量安全責任意識淡薄,過度追求市場利益。截止2016年底,約有5000家國有及規模以上電纜企業,但大型企業只有19家,其市場份額僅有11.7%,行業集中度很低。
(二)監管不力引發失信漏洞
2017年3月15日奧凱電纜的官網公布四份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報告檢測結果顯示送檢產品國家相關行業質量標準檢測要求,但是沒過多久,奧德電纜就爆發凱奧電纜事件,其相關質量問題也浮上水面,其質量監管問題暴露無疑。現在工程領域在質量監控方面還有很大漏洞,這也是奧凱問題電纜出現重要因素。奧凱電纜‘五勝商標之所以能被譽為陜西省著名商標,除了執法部門和社會公眾不能及時共享企業違法信息外,企業本身和監管部門的失信于眾也是重要原因。我國的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已經多年,但不同監管部門間仍然存在質量執法信息共享不及時、不全面等情況,再加上監管內部的腐敗極易導致不誠信的現象發生,聯合懲戒機制很難發揮作用。
(三)行業低價中標亂象致使企業失信
電纜行業低價中標亂象使奧凱問題電纜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大眾熱議。想要做合格的電纜,成本比較高,而稍微報價高一點就可能無法中標了,威脅到企業的生存,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使很多電纜企業以低質換低價,滿足招投標方的要求。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電纜采購價格評析與預警提示》顯示,2016年793家電纜企業參與了其組織的競標,其中421個人中標,投標報價約為593.28億元,均凈利率約為-2.04%。從整個行業來看,大多數企業很難有盈利,只能是以次充好來獲取收益。
三、本案啟示
(一)改變粗放式行業發展現狀,樹立企業誠信
想要改善電纜行業粗放式管理現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切實轉變觀念,摒棄與現代企業信用管理不相適應的思想,把發展戰略目標和經營工作目標充分細化,嚴格落實到具體部門,以結果為導向,強力推進目標執行。嚴控發展流程,精簡業務操作,加快反映速度,讓各個環節發揮應有價值,消除流程中的失信代價及其隱性的損失,提升工作效力。要清晰界定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選聘具有高度職業操守和勝任能力的人員,著力精減多余勞動力,要加強員工的職業素質培訓,提高員工職業技能和守信意識。加強重點崗位的工作研究,創新工作方法,增強協作能力。嚴格控制成本,完善成本計劃,做出成本最優決策。建立明確的企業標準,推行標桿管理,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嚴格按行業先進標準要求自身,健全誠信考核體系,通過分配和利益引導機制,表彰先進,拋棄落后,推動精細化管理,促進公司以誠為本,高效穩健的發展。
(二)加強行業監管,以法制填補失信漏洞
法治是企業誠信的基石,誠信建設離不開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想要行業健康發展首先必須完善市場誠信制度體系。根據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的健全的信用體系的總體要求,根據《公司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其他法律的規定,結合中國目前的市場規則的特點,在各行各業制定誠信標準,制定行業基本誠信準則和行為標準,認真評估現行電纜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失信行為規范執行情況,按照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推動有關誠信法律規定的修改與完善,進一步健全電纜等行業誠信法律規范體系。在現有制度的框架下,完善電纜行業誠信管理制度,為誠信信息的征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與支持。
(三)改善低價中標現狀,形成誠信為本的企業風氣
想要有效改善低中標現狀,首先應實行資格預審制度,在發出投標邀請前 ,招標人應對投標申請人具體指標進行審查。其次要實行擔保制度,因為電纜行業相應管理體制不完善,法律法規也不健,所以可以通過適當提高擔保額度,約束和規范承包商行為 ,防止承包商低價中標,偷工減料的違約行為。還應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降低施工成本,我國經濟體制已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電纜行業必然逐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建立相應的現代企業制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信譽度,打造誠信風氣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給予有實力的施工企業公平的競爭機會。通過簽訂合同保障相應責任義務的履行,嚴格執行,確保合同履約, 不斷提高企業的信譽度。
參考文獻:
[1]徐建華.一亮"紅牌"驚九州——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對質量安全治理的教訓與啟示[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7(07):8-9+1.
[2]徐建華.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啟示錄[N]. 中國質量報,2017-06-14(003).
[3].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中標始末[J].中國招標,2017(16):39-42.
[4].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引發關注[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7(04):20.
[5]胡印斌.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不會一跪了之[N]. 中國青年報,2017-03-23(002).
作者簡介:
牛彩霞(1993-),女,河北張家口人,蘭州財經大學2016級金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