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昊
摘 要:區域經濟優勢主導著世界經濟的增長,據此我國率先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建設亞洲經濟共同體的指明了新的方向。通過促進沿線國家基礎建設的方式達到增強"一帶一路"沿岸國家在經濟領域互信合作的目的,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從實際出發,不難發現這一偉大構想的實施仍面臨諸多問題。本文以"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金融投資現狀作為切入點展開分析,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策略,旨在為"一帶一路"經濟共同體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1“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重要意義
1.1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領軍人物,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交往,我國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金融投資,為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1.2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帶動了沿岸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區域交流合作,推動了人民幣的流通。伴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一突破性的進展消除了人民幣兌換的約束,將人民幣帶入至國際舞臺發揮更多的作用,大力推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1.3促進我國貿易往來
實現國家間經濟貿易的深層次合作可以說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基礎設施建設與其息息相關。截止到目前,自2014年以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其強有力的奠定了區域經濟貿易合作的基礎,促進區域經濟優勢的進一步提升
1.4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實施為沿線國家在能源、基礎設施、經貿等多個領域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引發了巨大的金融投資浪潮,據相關資料顯示投資需求高達8千億人民幣,區域內的金融投資對沿線國的投資需求起到了十分有利的支撐作用。通常來說在資金十分充裕的情況下,區域產業協調統一良性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經濟區域內部最終會形成由金融投資為主導,經貿相輔的新興產業形態。
1.5培育大型跨國企業
“一帶一路”戰略的進程中金融投資的實施往往少不了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參與,這一點對跨國公司是機遇也是挑戰,跨國公司發展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區域發展的特點。獎勵機制的促進之下,我國大型跨國企業從實際出發審時度勢,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依據變化將原有規劃進行適時調整,為我國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1.6深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平臺,利用金融投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背景之下,中國主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在籌建的過程中彰顯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同時也為各國爭取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我國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實現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金融投資,助力于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對國家、區域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金融投資現狀
2.1經濟危機的威脅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會加劇經濟危機發生時造成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可能,國際貿易往來頻繁,區域經濟體系逐漸形成。“一帶一路”的區域經濟金融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危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然而無法徹底消除這種不利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改革,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變為追求GDP高質量增長,造成了現階段GDP增速放緩,負債率居高不下,這種狀況下債務危機的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整體上來看,金融危機是“一帶一路”金融投資最大威脅。結合“一帶一路”戰略是實施現狀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全球金融體系的建立依托于國際各大金融體系的緊密關系、深化合作、互利共贏。盡管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金融投資過程中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后經濟危機時代金融行業倒退、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仍舊威脅著我國金融投資的安全性。深入調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環境,建立系統性的風險防范機制,是保證我國金融投資安全性的重中之重。
2.2地方保護主義限制
“一帶一路”經濟共同體金融投資還受到地方保護主義限制。地方保護主義通常會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其具有濃重的地方性色彩、保護性傾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相一致,有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差,有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強,地緣經濟條件差異很大。盡管目前區域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地方保護主義條款無處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間接造成了各國制定的發展策略更針對于本國的發展實際。與此同時,各國間貿易體質的差別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間的區域經濟決策受到限制。金融投資是對某一個領域的深入滲透,一旦進入與地方保護主義相抵觸的地帶,處境將十分艱難、進退維谷。當“一帶一路”跨境金融投資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阻礙時,亞投行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將變得十分尷尬。由此可見,協調分配利益,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有利于“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投資的展開。
2.3投資回報的風險性
“一帶一路”經濟共同體建設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金融投資需要一定的經濟回報激勵我國進行持續的投資,維持整個投資體系的平穩運行。在金融危機之后,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完善其風險預警機制,但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其金融風險發生的實質已經發生了改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紛紛加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投資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風險預警這一重要議題,仍處于發展階段的我國在風險預警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然而沿線國家中發展的階段與發展的水平各有不同,與之相對應的基礎設施需求特點也是不盡相同。不僅如此沿線國家的經濟體制也各不相同,各國針對亞投行金融投資的政策也會有所差別。不能夠被忽視的民族習慣和歷史文化背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因素最終都會對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3.應對策略
3.1加強合作共擔風險
合作帶來發展這一理念已經獲得了廣泛共識,“一帶一路”金融投資面臨著諸多挑戰,沿線國家加強經濟領域合作,共同迎接挑戰。多邊互信是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基礎,決定了合作以及體系的具體形式。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框架內,沿線國家應以多邊互信為基礎開展金融領域的合作,本著互利互惠實現共贏的原則探索最有利的合作模式,共同承擔投資回報不確定帶來的金融風險。落到實處可以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強化各國間的金融合作,對權利和義務做出規范性明確,共同承擔潛在金融危險。除基礎設施領域的金融投資合作之外,各國還可以根據彼此的實際需求開展能源、科技等其他領域的合作,強化彼此間親密合作的關系,為金融投資領域的互信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加強區域經濟磋商協作
地方保護主義極大的阻礙了“一帶一路”經濟共同體建設的步伐,因此沿線國家應當加強區域經濟磋商盡可能的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的不利影響,為實現經濟共同繁榮貢獻力量。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推進區域經濟繁榮向前發展,最終實現互惠雙贏的大好局面是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的。為實現以上目標我國應當與周邊國家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促進我國在沿線國家開展深入投資。在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十分有必要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深入合作,通過磋商等形式盡可能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掃除我國對其他國家進行基礎建設金融投資的障礙,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造經濟共贏,是以保障金融投資安全為前提的,從這個方面切入不難看出加強雙邊互信合作,建立良好的溝通協商機制最大程度的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3建設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國主導沿線國家建立了風險預警機制以此應對金融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風險。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是一個復雜性、系統性工程,需要沿線國家政府間加強金融領域合作互信,因地制宜的對各個項目的審批環節進行管理,站在戰略高度分析待審批項目的投資價值,確定其風險。
4.小結
立足于我國金融投資的實際,“一帶一路”經濟共同體的戰略構想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以合理的姿態迎接挑戰,把握住發展的大好時機,將有利于我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吳朋澔.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金融投資現狀及風險[J]. 中國商論, 2016(33):56-57.
[2]譚賽. “一帶一路”戰略下湖南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與防范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7(21).
[3]蘇馨.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風險研究[D]. 吉林大學,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