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平
摘 要:在經濟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今時代,建筑數量不斷激增,建筑結構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發展趨勢,但是建筑工程質量一直被裂縫問題所困擾,裂縫的出現會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更嚴重的還會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將裂縫問題重視起來是建筑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將會對混凝土結構與填充墻間的裂縫現象進行具體的剖析,并結合原因尋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減少裂縫問題的發生頻率。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填充墻;裂縫防治施工
一、裂縫問題的成因
1. 填充墻帶有較強的收縮性,這一特點是導致填充墻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收縮裂縫通常會出現在填充墻的邊緣部分,例如墻邊、柱邊以及梁底等。收縮裂縫的形成原因也不局限于單一的形式,常見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①填充墻在砌筑的過程中,才采用的填充材料所含的砂漿在重力的作用下,會產生流動和沉降,使得墻體的整體重量逐漸下沉,從而引起墻體的密度收縮;②砂漿在逐漸硬化的過程中,形態會發生變化的同時,其質量和密度也發生了變化,表面也會進行收縮,并持續時間長,這種說收縮會帶動填充墻的整體收縮,導致裂縫的產生;③填充墻本身的砌塊結構發生收縮,致使裂縫的出現。據實驗所提供的數據參考,養護對提高收縮率有著價位明顯的作用。在常溫條件下進行養護,當養護時間為一個月時,所完成的收縮率占總體的35%左右,兩個養護后,收縮率基本可以完成。除此之外,在進行抹灰操作使,所采用的水泥砂漿或水泥白灰的混合材料,保水性能較差,也極易產生下滑流動,使得在結構中的分布不均勻,結構中沒有被完全填充的部分,就會產生裂縫。
2.在填充墻的結構環境下,填充墻內的膨脹指數與鋼筋混凝土的膨脹指數存在較大差異,在相同的環境作用下,二者所表現的施工形式也是不盡相同的。由于混凝土與填充墻屬于兩種不同的材料物質,因此,在進行施工時,物質之間在進行連接時達不到完全的契合度也是極有可能的,而裂縫的形態通常也是較為一致的。但是由于溫度變化是沒有規律可循的,無法掌握其中要領,因此,由于溫度不穩定所導致的裂縫現象一直是工程施工中難以掌控的質量問題,在實際作業中,能做到的只有將裂縫寬度進行最大化控制,防止其延伸,避免建筑物穩定性及安全性受到嚴重威脅。
3.在施工過程中,砌體的材料問題也是難以控制的問題之一,材料過干會造成干裂不服帖的現象,過濕又會引起濕度太大,水分含量過高,空氣密度增加,最終導致膨脹現象。而如果使用干濕度掌握不好的材料進行施工,將會導致墻體發生質變,并出現相應的裂縫問題。由于墻面在涂刷過程中,涂料需要與水分進行混合,便于涂抹,但是砌體材料遇到濕度不同的水分時會急速發生改變,水分過多會被砌體材料所吸收,內部質變發生膨脹現象,而在一定時間推動下,涂料會逐漸暈干,水分也會被空氣所吸收,而砌體材料結構內的水分也不會存在,就會引起干縮現象。當水分完全吸收后,裂縫就會隨之出現。
4.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如果施工強度不高,樁基不穩,建筑就很可能會出現下沉現象,而地點的不同下沉程度也會隨之改變。而填充墻作為組成建筑的重要支柱力量,會在建筑物整體下沉時隨之不斷下沉,而混凝土及相應結構由于施工結構的不同,下沉程度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情況。在發生建筑物下沉現象時,內部結構的聯系性將會呈現出緊密相連的表現形態,如果建筑物的相應部位出現沉降現象,建筑物之間的內部聯系會受到嚴重影響,裂縫也就必然出現。而因為建筑物下沉所導致的裂縫問題,通常由于作用力較大,裂縫的寬度難以保證在正常范圍值內,而一旦超過相關標準,建筑物的實用性及整體性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二、裂縫的預防施工
1.設計時控制
①在設計過程中,對建筑的沉降進行控制,設計出允許沉降的安全范圍,將沉降情況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對防止沉降的相關施工內容進行嚴格控制。
②填充墻的設計應設計拉結筋,并按照每500mm的距離進行設置,并且深入墻體的深度要保持一致,墻體的抗震強度也要合理設計,并保證墻體的整體性不被破壞。
③當墻體的長度在設計時超過5m,那么對于這種較長的墻體的墻頂與梁的連接處要進行拉結設計;當墻的長度大于層高的2倍時,就要在設計中加設鋼筋混凝土柱來支撐;當墻高已超過4m時,要在墻的半高處進行平梁設計。
④在砌體結構中較為脆弱的部位進行水平縫鋼筋設計。這是由窗臺寬度決定的,當窗臺或陽臺的寬度較寬時,那么就要采用鋼筋混凝土進行搭板設計,其位置、長度、寬度受到建筑設計的影響,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材料控制
①砂漿中的砂石應選用中砂,經過細篩后投入使用,將泥沙含量控制在3%之內。摻入的水泥類型采用硅酸鹽水泥,密度≥1900kg/m3,強度也應在32.5左右。
②砌體砌塊的齡期要大于28天,并且要對砌塊的齡期進行嚴格控制,不允許出現齡期短而投入使用的現象。在進行砌筑操作時,要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來選用粘性較好的砂漿進行砌筑。
③建筑內墻體的截面鋪設要選用防水性能較好的界面劑。
3、施工時控制
①在正式開2天前,就應對砌塊進行浸水使其內外濕潤均勻,在進行砌筑時,也要經常對砌體表面噴灑大量的水,使其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以免砌塊干硬后失去粘連性,對施工造成影響。
②砌塊的濕潤程度應進行嚴格控制,設置標準指標,其內部含水量應不超過20%。
③在建設中,水平縫不得大于80%,豎直縫不得大于60%。
三、防止裂縫出現的具體措施
1、由于長期存在震動荷載,門窗洞口邊的小尺寸填充墻是最易出現裂縫的地方,防治措施有﹕一是增加墻體拉結筋的道數,即拉結筋的距離應以300~400mm為宜,且拉結筋應露出洞口并彎下,將填充墻扣緊。
2、防止溫度變化產生裂縫的措施是在填充墻與梁、柱的接合處釘鋼絲網或貼麻片。墻體材料的強度較高時應釘鋼絲網,強度較低時應貼麻片,其寬度不宜小于150mm,外墻施工時可考慮在砂漿中加入少量膨脹劑。
結論:裂縫問題對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及完整性具有較為嚴重的影響,是施工方急需改善并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對建筑施工的長期摸索中,導致裂縫的原因已經初步得到判定,并逐漸分離出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預防及改善,并將此運用到實際工程施工中,避免裂縫現象的發生。只有在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約束施工行為,才能夠降低裂縫現象的發生頻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促進建筑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晗.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水利工程,2013(05).
[2] 王鵬超.填充墻與混凝土結構交接處抹灰裂縫的防治[J].建材與裝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