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彬
摘 要:配網自動化技術能夠針對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的故障和問題進行準確定位,及時尋找有效的方式加以應對和解決,為保障高原地區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本文主要是從配網自動化技術在現階段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優勢分析入手,針對配電網可靠性評估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并說明和介紹了配網自動化技術對供電可靠性影響。
關鍵詞:配網自動化技術;供電工作;可靠性;影響
1.前言
社會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電力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配網自動化技術,充分應用了通訊技術、電子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術手段,促進現階段高原地區配電網的復雜布局呈現出簡單化的發展態勢,并且能夠有效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求,促進電力系統運行效率顯著提升。
2.配網自動化技術在現階段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配網自動化技術,充分結合了多種現代技術手段,將通信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設備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在統籌協調的作用下,構建出完整的控制體系。當前社會中的配網自動化技術,能夠在高效技術手段的作用下,全面監管電力系統的配電網絡系統,促進電力配送的最優化工作,同時還能夠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最大限度的提升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促進電力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降低電力資源供應運營的成本。需要注意到的是,高原地區在實際采用配網自動化技術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原有配電網的地區分布情況,充分發揮重合器等一次設備分散風險的作用,降低了配網自動化技術系統受到電力故障的不良影響,并且在較短時間內準確定位好故障區域,針對故障原因進行分析,為檢修人員開展相應的維修工作,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
3.配電網可靠性評估
3.1可靠性指標分析
針對配電網的可靠性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主要是針對負荷點可靠性指標和系統可靠性指標進行全面評估。負荷性可靠性指標,主要是指代平均故障率,通常情況下采用的系統可靠性指標中多是包含了用戶平均停電持續時間指標(CAIDI),這項指標即單位時間內用戶平均停電持續時間;平均停電頻率(SAIFI),這項指標即單位時間內用戶平均的停電次數;總電量不足指標(ENS)則是指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停電負荷的總停電量。
3.2可靠性指標計算方法
想要評判配網自動化技術在現階段供電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效果,需要采用指標評價的方式?,F階段,技術人員在開展可靠性指標計算工作的過程中,經常采用解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擬法。想要有效提升可靠性指標評價的水平和準確率,可以將一些非必要的計算步驟進行良好簡化,并充分結合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內涵和相關步驟,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可靠性指標和負荷點的計算工作,將能夠更為順利[1]。配電網之中包含了大量的元件,不僅數量眾多,結構方面也十分復雜,這樣在開展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影響到計算的過程和結果,對此,進行網絡化簡步驟操作,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技術人員在開展可靠性指標計算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化簡處理好網絡,然后才能開展相關計算。根據國內配電網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能發現其是在輻射狀態下正常運行的,這樣從馬爾科夫的過程理論出發,開展化簡公式推導工作,能夠有效提升網絡化水平。
4.配網自動化技術對于供電可靠性的影響情況分析
配網自動化技術對于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效果。當電力系統內部缺乏必要配網自動化設備的時候,如果出現了電力事故,通常會導致整條線路都處在停電狀態中,而且在后續的實際維修工作開展過程中,檢修人員將難以及時發現問題所在,不能夠準確判斷出故障區域,這樣就會給檢修工作增加難度。針對這種情況,電力企業需要積極采用配網自動化系統,從而針對電力故障的位置進行準確確定,將故障進行良好的隔離,促進變電式自動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從現階段配網自動技術在供電工作系統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分析來看,其在兩個方面影響到了供電可靠性,一方面是縮小故障影響范圍,另一方面有效縮短了故障處理時間。
4.1縮小故障影響范圍
配網自動化技術在當前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水平逐漸提升,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其能夠針對電力系統運行線路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提升線路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配網自動化技術在提升供電可靠性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表現在縮小故障影響范圍方面,其能夠將線路運行過程中的各個出現開關、分段開關和聯絡開關等方面進行智能化管控,并且各個線路運行過程中的開關所管控的區域是有限的,這樣當出現問題和故障的時候,通過針對這些區域進行斷電分析和處理,能夠逐漸縮小故障的影響范圍。具體到常用線路之中,當配電網中的一個饋線出現開關出現跳閘現象的時候,負荷其他線路點,還能夠在配網自動化技術的作用下繼續保持著良好供電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各個線路自動連接著監控終端,而監控終端又連接著后臺計算機,這樣能夠開展全程管控工作,一旦出現了線路問題,將能夠及時有效的隔離電力故障,促進供電工作的持續開展。對于高原地區來說,其電氣設備容易受到低氣壓密度的影響,空氣介質強度逐漸降低,從而影響到電氣設備的空氣絕緣耐壓性,積極采用配網自動化技術手段,能夠充分考量到這一點,并專門設置相應的故障檢測參數,針對電氣設備絕緣耐壓性進行重點觀測,縮小故障的查找范圍。
4.2縮短故障處理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傳統形式上,面對供電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需要依靠大量的檢修人員針對線路故障問題進行逐一排查,不僅浪費了勞動力資源,還嚴重延誤了及時供電的時間,從而給電力用戶造成不良影響。在配網自動化技術的作用下,出現配電線路事故之后,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及時向非故障區域恢復送電所耗費的平均時間情況僅為3分鐘,并且其能夠給檢修人員提供較為準確的故障判斷區域,促使檢修人員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故障區域的供電工作[2]。高原地區的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主要表現為晝夜溫差較大,并且經常會出現、雷電、陣風、覆冰等方面的不良天氣,并且其地域面積通常較廣,人煙稀少,相應的在開展配網系統建設工作的過程中,線路的供電半徑較長,并且載流量較小,但是分布點設置的較多。在針對高原地區供電故障進行有效判斷和處理的過程中,配網自動化技術有效適應了其小容量多布點的實際情況,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人們的用電安全。
5.結束語
社會生產生活對于電力需求在逐漸提升,電力企業需要積極采用更為智能化、先進化、科學化的技術手段開展配電工作。配網自動化技術能夠有效適應現階段電力企業的供電需求,最大限度的提升供電可靠性。全面分析配網自動化技術在供電方面的可靠性,將更為重視配網自動化技術,積極采用這種智能化系統,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陳雪琨, 徐海利, 趙鳳梅. 關于配網自動化技術對供電可靠性影響分析[J]. 工程技術:全文版:00182-00182.
[2]謝成勇. 配網自動化建設中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及問題解決措施分析[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6(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