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秋月
落花落莢是大豆生產中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生長發育失調、土壤養分供應不足、植株群體光照惡化、病蟲草危害、暴風雨襲擊等?,F將高產高效栽培方法介紹如下。
足墑早播,提高播種質量,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長健壯,植株積累充分的養分,以供應花莢發育的需要,減少脫落。夏播大豆多為麥收后搶時播種,早播對大豆產量影響顯著,小麥收割后要及時播種,墑情不足時要進行灌溉播種。推廣機械條播,利于苗全、苗勻。播深以5 cm為宜,播量45~75 kg/hm2。一般采用寬窄性條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進行查苗。對土壤墑情差、搶墑播種的,出現較大墊片面積的缺苗,要及時補水補籽。大豆3葉進行中耕滅茬,一般中耕2~3次,鋤深度不超過3 cm。大豆3~5葉時要進行間苗定苗,一般實行人工間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間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雜株,單株留苗,留壯苗、好苗,保證苗全、苗齊、苗均、苗壯。
根據大豆需肥特點,合理施肥,特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夏大豆一般是鐵茬播種,以追肥為主。在花莢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噴灑微肥3次,用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鉬酸銨375~450 g/hm2、硼砂1.5 kg/hm2,對水750 kg噴霧,可混合噴或單獨噴,噴灑時間以16∶00為宜。
依據大豆生育特點,大豆對旱澇災害都比較敏感,花莢期旱時要灌水,澇時要及時排水。花莢鼓粒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交錯進行的時期,對水的需求敏感而強烈,干旱會導致花莢大量脫落,造成嚴重減產?;ㄇv期保持田間持水量達到80%,鼓粒期田間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時澆水,可以保證較高的籽粒產量。在防旱的同時也要注意排澇,尤其是大雨后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積水過久傷根。
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現營養過剩,噴施生長調節劑,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狀況,可減少花莢脫落。為防止大豆田間雜草,可在播種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375~1 125 mL/hm2對水675 kg進行土壤封閉處理。使用乙草胺根據墑情嚴格控制藥量和用水量。如未噴灑封閉除草劑,也可于雜草出土后進行莖葉處理,于大豆二至四片復葉期、雜草三葉期用10.8%高效蓋草能900 mL/hm2或8.8%草威特525 mL/hm2,對水600 kg噴霧防除單子葉雜草。
防治方法:(1)播前要篩除混在大豆種子中的菌核,選用無菌核的抗病良種播種。大豆菌核病只傳播危害大豆、向日葵、油菜,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因此,要改革耕作制度,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與向日葵、油菜地相鄰,以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傳播蔓延。感染菌核病的殘枝是大豆菌核病病菌的主要來源,當病田收獲后,應將病殘體收集燒毀,不能留在田間。生產用種需從無病田留種,確保種子不帶病菌。(2)在大豆開花期,大豆菌核剛開始萌發出土至子囊盤形成盛期,即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用量450 kg/hm2噴灑防治,每隔7d噴1次,共噴2~3次,防效可達85%以上。
防治方法:開展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70%代森錳鋅或代森鋅7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80%大生—M45 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進行噴霧。上述藥劑應注意交替使用,以減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間雜草,及時中耕保墑、澆水及水旱輪作,均能減輕蟲害。藥劑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發現,及時噴藥,把紅蜘蛛消滅在初發期。如果延誤時機,到大發生期才噴藥,效果很差。用20%滅掃利2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殺螨砜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防治方法:種植抗蟲品種。不同品種抗蟲性有較大差異,豆莢有毛的品種著生卵較多,豆莢無毛的品種著生卵少;莢皮中木質化隔層緊密的品種受害較輕;黑莢和鐵莢系統品種蟲蛀率也低。一般黑豆品種多數比黃豆抗蟲性強,不同黑豆品種抗蟲性也有差異。大豆食心蟲在土壤中越冬,連作為其發生蔓延創造了極好條件,采取合理輪作,蟲食率可減少20%左右。具體做法是:用2節長的高粱秸,一節去皮蘸藥,一節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敵敵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勻插入田間,如防治及時,效果可達80%~90%。另外還可用菊酯類農藥防治。利用赤眼蜂滅卵,于食心蟲成蟲盛期放蜂1次,放蜂30.0萬~37.5萬只/hm2,可降低蟲食率40%。還可在幼蟲脫莢前用1∶9的白僵菌粉45.0~52.5 kg/hm2,可消滅脫莢后的越冬幼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