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琴
荷蘭豆又名大豌豆,是近幾年來江城縣引進種植的一種高檔蔬菜。其嫩梢、嫩莢和嫩籽炒食,甜脆可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籽粒成熟后磨成豌豆涼粉,味道調配成酸酸辣辣,男女老少皆愛食用。荷蘭豆籽粒圓潤鮮綠,形狀漂亮,與其他紅白菜肴搭配,起到綠色點綴的作用,增加客人食欲,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
江城縣地處邊陲,與越南、老撾接壤,俗稱“一腳踏三國”,荷蘭豆的引進和實施高產綠色栽培,是江城縣調節蔬菜市場品種花樣,繁榮邊陲貿易及出口創匯的好項目。現就江城縣荷蘭豆高產綠色栽培技術提出下列建議,希望對當前荷蘭豆的生產發揮指導作用:
1.1 大莢豌豆:該品種蔓長180-200cm,花紫紅,莢寬3-4cm,莢大粒多,每莢結籽6粒左右,嫩莢甜脆,纖維少,品質佳,一般畝產鮮莢1000kg左右。
1.2 脆甜軟莢80-11:該品種蔓長150-180cm,白花青莢,抗病、耐寒、適應性廣,每畝產鮮莢600kg左右。
1.3 草原21號:該品種蔓長100-120cm,結莢位高60cm,品種鮮嫩,適合整莢炒食。
1.4 溶糖:該品種生長旺盛花紫紅色,豆莢長10-11cm,寬2-3cm,莢大肉多,含糖高,每株結莢12-13個,播種70天左右可采收嫩莢。
1.5 食莢大菜豌豆1號:該品種植株較矮,株高60-70cm,不需搭架,花白色,雙莢率高,每株結莢10-12個,莢長10-12cm,莢寬2.5cm左右,每莢結籽5-6粒,播種70-90天左右可收青莢,每畝鮮莢產量750-1000kg左右,適宜春、秋兩季栽培。
2.1 選擇地塊:江城縣多數地方水稻、玉米收獲后,大量土地閑置,可選擇交通便利,土質疏松肥沃,酸堿度在6.0-7.5之間,排水灌水條件好的沙質土半沙質土種植荷蘭豆,但不能選用前作是豆科作物的土地,因為采豆忌連作。
2.2 整地:水稻、玉米收獲后,及時清理雜草,每畝施入生石灰100-150kg,并深翻暴曬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消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暴曬土壤一段時間后,在10月上中旬開始整地。整地要用拖拉機耙細耙平,然后以南北方向開溝做畦,畦高30cm,畦寬100cm。
2.3 施足基肥: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1500kg、鈣鎂磷20kg、凱爾雙核固能肥(N:P:K=25:8:12)15kg,三種基肥混合后在畦內開溝撒施,然后回土蓋好基肥,平整畦面,等待播種。
3.1 精選種子及曬種:每畝用種6-7kg,先把種子倒入簸箕,檢除雜質、雜種子、爛種子、細小種子,然后在陽光下暴曬4h,以殺死病菌,增強種子酶的活性,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3.2 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拌種,可防枯萎病和炭疽病。
3.3 播種:實行單行點播,在畦面按株距5cm輕挖小塘,塘深3cm,每塘點播種子1-2粒,然后蓋細土2cm,最后在塘內透澆清水1遍。
4.1 除草:荷蘭豆播種結束后,趁土壤潮濕,選擇豌豆、蠶豆專用除草劑-豌草凈、精喹禾靈,精惡唑禾草靈等按藥劑說明兌水噴霧地面,防除雜草。中期用人工拔除,保持田間清潔。
4.2 中耕及肥水管理:種子發芽前必須保持土壤潮濕,可根據土壤潮濕程度,每隔2-3天澆水1次。出苗后15天左右進行1次小中耕,并每畝用凱爾雙核固能肥7.5kg兌水200kg淋施,出苗后30天左右同樣補施第2次肥。開花初期開溝追施第3次肥,畝施凱爾雙核固能肥10kg,并進行第2次中耕。
4.3 間苗:當豆苗長到10-15cm高時及時間苗,去弱留強,把生長不一致的小苗、弱苗拔除,每塘保留1-2株。
4.4 搭架:當豆苗長到20cm高時,需要及時搭架。在畦面每距離3m插1根2m高的粗架桿,然后用3條較粗的麻線平行畦面拉連架桿,其中第1條線距離畦面30cm,第2條線距離畦面90cm,第3條線距離畦面150cm,然后用麻線縱向編制成網狀線格,最后人工引蔓上網。
4.5 病蟲害防治:荷蘭豆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褐斑病、斑潛蠅、蚜蟲等。病害的防治注重預防為主,科學施肥,合理排灌,清除雜草,注意田間通風透光,能有效減少和推遲病害的發生。對已發生白粉病、銹病的田塊,可用50%多菌靈或20%的粉銹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連噴2-3次。對于蟲害,可根據害蟲的趨黃性、趨光性,采用黃色粘蟲板或誘蟲燈誘殺。也可選用20%溴氰菊酯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
為了獲取好的經濟效益,可根據市場需求或者合作公司的要求,當豆莢長到6-9cm長時即可采收嫩莢。采收嫩莢選擇每天早晨進行,采收時要輕摘輕放,勿損傷豆身。采收結束進行分級盒裝并及時上市銷售或交給合作公司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