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軍
西瓜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目前,我國西瓜常年播種面積近200萬公頃,占全球種植面積的50%以上,總產量近7000萬噸,是世界第一西瓜生產大國。為此,高效,規范栽培西瓜成為農民必須要掌握的技術。
一、品種選擇很重要
1)根據品種特性選擇品種。要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品種具有優質、豐產性,果實商品性強,且具有一定的貯運性。
2)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選擇品種。選擇長勢穩、易坐果的品種,缺乏灌溉條件的旱地則以耐旱、生長勢較強的中熟品種為主。
3)根據土壤條件選擇品種。沙性較強的土壤,適合早熟栽培,選擇早熟品種能進一步發揮早熟的優勢。黏重的土壤,土溫上升較慢,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則以中晚熟品種栽培為宜。在土質肥沃或施肥水平較高的地區宜選擇耐肥的品種,土質瘠薄地則以省肥的品種為宜。
4)根據栽培目的選擇品種。早熟品種以提早采收和提高早期產量為目標,除早熟品種特性外,還要耐低溫、弱光,在較低溫度下瓜蔓生長迅速;雌花易出現、易著果,果實采收時對成熟度要求伸縮性較大,即在充分成熟前采收對品質影響較小的品種。以豐產為目的的,應以中熟品種為宜。在城市郊區,以早熟品種為主,而以遠銷為主的則多選用中晚熟種。
二、育苗工作不可輕在育苗技術上應著重抓住四點:①培肥熟化缽土。在播前兩個月堆制廄肥,用薄膜覆蓋發酵腐熟后,再與質地疏松、未種過西瓜的肥沃土壤按1∶1的比例配制缽土,并按缽土總量0.5%加入過磷酸鈣拌和過篩,使肥、土相融。②為增強缽體保水保肥,改用缽徑為8厘米或以上大缽育苗。將制好的營養缽用地膜包裹,或直接裝營養土。③推廣電熱線加溫育苗。還可用覆蓋塑料薄膜和草簾等來增溫。④適期早播。1月底至2月上旬進行曬種和浸種,然后選擇晴暖天氣播種,每缽播1粒,播后覆蓋營養土和地膜。⑤推廣“三段調溫”苗床管理技術。出苗前不通風、不揭膜,床溫白天28~32℃,夜間20~25℃。出苗70%時揭除地膜,晴天逐步通風散濕,保持床溫白天20~25℃,夜間15~17℃。定植前1周煉苗。
三、大棚結構抓三點 為提高大棚保溫增溫,建大棚時抓住三點:①選好棚址。在地勢平坦、避風向陽、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靠近水源、交通方便、上年未種過西瓜的地段建棚。②規范建造程序。推廣青竹結構拱圓形大棚,大棚南北朝向,棚與棚間隔1米,正中挖好排水溝。拱架用直徑2厘米以上、長5~6米、二年生無刀傷蟲蛀竹竿,拱間距0.5~1米,棚寬 4~5米、高 1.8~2米。③提倡“三膜”或“四膜”覆蓋栽培。在大棚內,建好中棚或再在其中增加1個小棚,土壤表面平鋪地膜。大棚膜最好用無滴膜。
四、種植密度要合理 定植前3周選擇晴好天氣覆棚膜,圍裙膜一側埋入土中10厘米,并固定好壓膜線。定植前10天造墑,化除后平鋪地膜,同時扣好大棚內的中棚和小棚。當10厘米深土溫在12℃以上、最低氣溫在8℃以上時,及時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500~550株。定植時,按40~50厘米株距打孔放缽,1孔1株。栽苗時做到幼苗子葉與行向一致、與瓜壟相平,并填好周圍孔隙,澆足定植水,封好定植孔,蓋上小棚膜。
五、優化肥料配比要掌握冬前及時耕翻、凍融熟化土壤,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畦中預定西瓜主溝位置上開深溝,每667平方米施優質雞糞2000~3000千克。當主側蔓第2朵雌花授粉坐果后,在距瓜根75厘米處開穴追施坐果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25千克、硫酸鉀10千克、棉子餅50千克,促進瓜果膨大。第1批瓜采摘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促進第2批瓜的生長發育。施肥時必須注意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不施含氯復合肥和氯化鉀,大棚內不追施碳銨。
六、栽培管理要跟上 重點抓住五條管理措施:①調節棚內溫度。定植后3~5天,盡量不通風,堅持密閉保溫保濕,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促進緩苗。活棵后,白天保持棚內溫度25~30℃,夜間 18~20℃,超過 30℃時在背風處放風。5 月中旬揭去小棚膜,6月上旬揭去大棚膜。②整枝壓蔓。每株只留1條主蔓、2條側蔓,將多余側蔓及時摘除,促進養分集中供給瓜果生長;及時將主蔓理向大棚的中心位置,以提高主蔓結瓜部位的溫度;及時理好保留的側蔓,使蔓葉在畦面上分布均勻,以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③及時疏果。④人工輔助授粉。待主蔓第2朵雌花開放時,將雄花花粉涂抹到雌花柱頭上,并做好標記,以防漏授。授粉宜在晴天上午8~9時、陰天8~11時進行。⑤綜合防治病蟲害。在種植抗病良種的基礎上,實行輪作換茬,減輕病害發生。采用嫁接換根的方法可促使瓜苗根系發達,增強耐低溫和抗枯萎病能力,而且西瓜果型大。最好選用滅蚜煙劑、百菌清復合煙劑和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病蟲害,有利于控制棚內溫度、減少污染。
嚴格按著以上要求進行操作,生產出質優的西瓜應該是不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