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葉贇 張麗芬 張志榮
景寧縣地處浙西南山區,豐富的山林用地資源,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非常適宜果樹生長。柑桔9800畝,其中早熟溫州密柑2115畝、中晚熟溫州密柑3367畝、椪 柑2924畝,基本上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開發種植,樹勢老化,品種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了柑桔產業的持續發展。為此,我縣開展以“優化品種、優化品質、優化品牌”為目標的“柑桔優化改造綜合技術推廣應用”項目工作。現將2011—2012年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通過各種渠道,先后從科研院所引進溫州蜜柑、雜柑、臍橙、“麗椪2號”無籽椪柑、柚類等十多個優良品種。對品種的物候期、果實性狀等進行生物學特性觀察、對比,篩選出綜合性狀較佳的品種。通過試驗得出,特早熟溫州蜜柑中以大分綜合性狀最好,其次為上野;中晚熟雜柑中象山紅綜合性狀較好,不知火有一定特點,都適于我縣種植發展。大分等在9月中下旬成熟采摘,較我縣以前主栽的早熟溫州蜜柑品種提早約20天;不知火等1月采摘(如設施栽培還可延遲采摘),較我縣以往中晚熟品種椪柑、中晚熟溫州蜜柑等延遲1個月,這些品種的發展可優化品種布局。
通過高接換種調減中晚熟溫州蜜柑面積,改良低劣果園達到柑桔優化改造目的。以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和秋季8月上旬至9月中旬較好。高接方法選用單芽腹接法(不露芽)春季嫁接成活率最高,可達95%左右,且樹勢影響小,樹冠恢復快;雙芽切接(套袋)成活率較低,約40% 左右;單芽切接(露芽)基本上不成活。秋季高接的嫁接部位,最好選在主枝的兩側,且要避免接穗受太陽直射。
通過對合適的砧穗組合、適宜高接時間、正確的高接方法和接后管理技術的改進,提高了高接效果;一是在春季切接實行嫁接口套袋,促進傷口愈合;二是高接樹預留輔養枝,防止植株皮層開裂;三是合理增加內膛枝的高接數量,加快樹冠形成。
在生產應用中總結和改進以大枝修剪為主的柑桔“三疏一改”生產技術、病蟲害優化防治技術和完熟采收技術,形成栽培技術要點,使綜合技術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提高優質果率和生產效益。
采取疏除(或間伐)過密桔樹、疏大枝、疏果和改偏施化肥為增施有機肥與配方施肥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來更新桔樹,增加園地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蟲危害,使桔樹合理著果,立體結果,達到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的目的。
3.1.1 疏移或間伐過密桔樹技術
首先確定永久樹和間伐樹,每畝平地桔園保留永久樹45株,山地桔園保留55株,疏樹時先對間伐樹剔除四周枝條縮小樹冠,使音伐樹不影響永久樹的生長,待2-3年后再砍除或移栽它處,對永久樹采用“開天窗”去除中間直立大枝,讓桔樹形成不封行獨立樹冠,并呈自然開心形,這一方法與常規的一步到位相比,桔農容易接受,很快在全縣范圍內推廣應用。
大樹移栽的最適宜時間在每年春季萌芽前后,移樹的方式的隔樹移栽、隔行移栽、梅花形移栽。
3.1.2 疏大枝技術
疏大枝也稱大枝修剪,是從樹冠下部到上部,從中心到外圍重新重新安排樹冠骨架的修剪方法,在樹冠出現郁閉,內膛空虛或枯枝增多,樹與樹之間樹枝交叉嚴重時進行,時間為春季萌芽前。對不同種植方式的園地,需采取不同的方法。一是等距離的普通栽培園,修剪時從樹基部找出生長較直立枝,鋸除對樹冠遮陰嚴重的主枝或副主枝,使樹冠出現“天窗”,使陽光直接照進內膛空間。疏大枝時,鋸刃與樹干垂直,使鋸口斷面積最小,不易積水。然后適當剪去1-3個較大側枝,進一步提高樹冠的通風透光度。
3.1.3 疏果技術
疏果可提高果實品質和減輕大小年現象,對椪柑等中、遲熟品種還有增大果實的作用,疏果的常規做法是按葉果比來確定留果標準。在生產實踐中,葉果比難于掌握。疏果技術主要在椪柑和胡柚上實施。疏果越早,效果越明顯。
3.1.4 改偏施化肥為增施有機肥
據調查,桔園常規施肥以化肥為主,株用量多的2-2.5kg,少者1-1.5kg,適當配些復合肥,一年分3次施入,春、冬肥各占20%,秋肥占60%,化肥容易破壞土壤結構和引起缺素癥,從而影響品質,增施有機肥能增進地力,改良土壤,給柑桔提供比較全面的營養,促進增產和提高品質,我們改進的施肥技術是春季3月份一次性施足有機肥,占全年施用量的80%以上;秋、冬季肥約占20%,種類有餅肥、雞糞等欄肥和專用有機復合肥,平均每株5kg,7-8月根據柑桔長勢,再確定是否補施壯果肥,這對提高柑桔糖度有顯著作用。
從桔園生態出發,以保健栽培為基礎,優化桔園生態環境條件,優化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協調與化學防治的關系,以有害生物優化治理為重點,合理使用農藥,達到有效控制病蟲為害、減少農藥殘留量、確保優質豐產的目的。
完熟采收就是在果實充分著色,果皮光滑、美觀,糖分達到最高,含酸量少,品質最佳時采收。技術要點:早熟熟溫州密柑采收時間在11月上旬至中旬,椪柑、胡柚在11月中下旬,本地早桔、臍橙在11月底或12月上旬。技術上重點做好以下3點:一是選擇沙壤土或輕壤土、樹勢中庸的成齡桔園;二是加強土肥水管理,改重施秋肥為注重夏肥,添加適量鉀、磷、鈣元素代供給,以有機肥或復合肥為主,以提前完熟,減輕次年少花現象;三是合理花果調節,提高著果率。椪柑本屬中晚熟品種,宜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采收。
柑桔優質生產綜合技術在象山紅、宮川、椪柑等品種上應用后,平均每畝增產367㎏,增加產值1079元,增加效益986元。
通過推廣柑桔“三疏一改”技術后,一是桔園的面貌得到整體改善,通風透光性好,樹冠矮化、緊湊充實,枝條生長健壯,結果習性平衡穩定,形成立體結果;二是產量明顯提高。項目區兩年共計實施面積195h㎡,總產量達到5020t,總產值2008萬元,經濟效益702萬元;其中新增總產量1898t,新增產值723萬元,新增效益260萬元。三是項目實施使柑桔新品種得到推廣,優質生產技術得到普及,優勢品牌得到整合,達到優化品種、優化品質和優化品牌的目的。頂目示范作用帶動了我縣及周邊地區柑桔產業的發展,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