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

清水縣氣候溫和,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濕潤區,年平均氣溫10.4℃,地面平均氣溫13.9℃,年降水總量465.4mm,日照時數2340.3小時,全年無霜期172天,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果類生長。其中中藥材品種繁多,適宜于種植的中藥材品種占全國統一普查的53.4%。2006年清水半夏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產地和產品認證。據調查,我縣境內有中藥材資源共262個品種,常用野生植物藥有155種,其中根類69個,子仁果實類47個,花葉類19個,藤木、樹脂類13個,全草類33個,樹皮類15個,菌類4個,動物類34個,其它品種33個,野生品種中半夏、柴胡、茵陳、甘草、沙參、陰陽霍、蒲公英等公布廣泛,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我縣中東部和南部梁峁溝壑區。但由于缺乏野生藥材資源的有效保護,過度采挖嚴重,如半夏、柴胡、甘草等野生藥材儲量呈逐年減少趨勢。
自2000年以來,清水縣實施“藥材立縣”戰略,全縣18個鄉鎮都有藥材種植,在種植區域分布上主要形成了牛頭河流域萬畝半夏,松樹鄉椅山、代王、大莊和白駝鎮羅家萬畝連翹、黃芪、黨參基地,新城鄉張和村百畝黃芪育苗基地,白沙鎮千畝柴胡基地和草川鋪鄉興坪百畝牛子基地等5個。據統計,2016年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5.25萬畝,總產2.0155萬噸,總產值7.77億元,種植品種主要有半夏、柴胡、黃芪、連翹、冬花、淫羊藿、板藍根、防風、生地、牛子等。其中人工種植的小拱棚半夏已成為清水縣中藥材產業的頂梁柱,每年面積穩定在2萬畝左右,總產0.8萬噸,總產值6億元,主要分布在永清、白沙、紅堡、白駝、秦亭、新城等鄉鎮。其他中藥材黃芩、款冬等品種有零星種植,面積不大,效益還不太明顯。2017年種植中藥材6.85萬畝,春播在永清、新城等鄉鎮果園套種連翹2.8萬畝,在河谷川塬區種植小拱棚半夏2.05萬畝,種植牛子、黃芪、冬花、甘草、柴胡、防風、生地等其他藥材2萬畝。退耕還林地套種連翹的新模式不僅解決了土地撂荒,提高農戶果園收入,還可打造創新型復合經濟林和區域生態林,推動生態旅游業發展。
2010年以來,清水縣作為藥材大縣,積極爭取省農牧廳在中藥材種苗繁育補助等項目的扶持力度,在2014年、2015年、2017年共爭取半夏、連翹等方面項目380余萬元,建成以半夏、連翹等優勢中藥材標準化基地3萬畝,扶持壯大以天水天森藥業、天水華胥農業、天水天潤菊香、清水縣磐石中藥材購銷公司、清水農豐半夏農民專業合作社、清水縣益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戶中藥材發展。
一是產業扶持力度還不夠。清水屬西部貧困縣區,縣級財政較為困難,對于高投入、高風險的半夏產業缺少物化補助,對大宗藥材種植在種苗繁育、田間管理上缺乏相應的扶持,促使中藥材優勢品種單一,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產品質量差,銷售困難;
二是農頭企業和種植大戶引進不足,經營規模小,初加工能力較低,個體藥材商販多而散,中藥材經濟人和合作經濟組織較少,致使全縣中藥材銷售渠道單一,信息不暢,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三是生產質量加工標準化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上檔次、上等級的道地藥材還很少,中藥材GAP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和優質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四是除“清水半夏”獲得全國無公害半夏產地和產品認證、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外,其它中藥材品種的知名度較低,影響力較小。
五是中藥材初加工企業缺少,在儲藏、清洗、篩選、烘干、切片、包裝、物流、銷售諸多環節沒有形成產業鏈條,“企業+農戶+基地”模式沒有完全形成,產品質量檔次低,產量效益不高,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專業合作社僅僅停留在種植環節,沒有較強的營銷能力。
一是借助項目支撐,以建設中藥材GAP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標準化中藥材示范園區建設,通過標準園創建,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上新臺階。
二是增強中藥材品牌意識和道地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力度。加強對半夏、柴胡、甘草等品種的特色資源保護力度,并積極開展道地中藥材品種柴胡、甘草、黃芩的無公害農產品申報工作,合理保護和開發全縣稀缺藥材資源品種,如野生半夏、白術、貝母,使其能延長產業鏈條;
三是加快中藥材種植的科技創新步伐,加強與科研院所的技術交流,通過引進優質藥材新品種、建立規范的種苗繁育基地、攻克病蟲草害,在半夏種植上以解決半夏輪作倒茬和優質種子的繁育為重點,切實扶持壯大優勢產業。大力開發和推廣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突出解決半夏采挖、柴胡、黃芩播種、采挖等環節投工投勞大和生產成本高的現狀。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中藥材種植的科技含量,要整合科研院所、專業技術部門和“鄉土能人”的技術資源,深入開展各類中藥材的技術指導,重點從不同種類藥材的播種區域、時間、深度、定植密度、病蟲害防治、采挖等環節入手,使藥農掌握其種植要領。
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完善市場體系。認真組建中藥材營銷隊伍,積極參與全國各地藥材經貿洽談會,推介清水縣特色藥材品種。積極爭取縣區周邊大型藥品生產企業的聯系,發展“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加快中藥材批發市場建設,建立網上交易平臺,使藥農群眾能夠進行網上交易,了解市場信息,解決銷售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