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娟
今天的社會正飛速發展,盡管經濟收入水平越來越高,但越來越多的問題在日益迅猛發展的社會中顯露出來,并且越演越烈,無法再繼續掩蓋下去。其中,寶貴的水資源短缺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這就對我國相關部門的管理方面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在發達國家,對水資源進行管理早就開始實行并且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已經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果。我國相關部門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借鑒先進的經驗,來針對我國水利工程水資源進行管理控制,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
通過宣傳,使人們改變對水的傳統觀念,轉變對水的認識,從人類向大自然無節制的索取轉變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轉變為認識到水資源是有限的,從重點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轉變為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保護;從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轉變到同時要特別重視非工程措施,并強調科學管理;從認為水是自然之物轉變為認識到水是一種資源,采取工程措施,使水成為商品;從認為水資源費可收可不收轉變為依法收費等等,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增強水的憂患意識、資源認識、法律意識,教育和動員人們都來愛惜、保護、節約水。
水資源綜合規劃是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做好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牢固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和尊重自然規律的要求貫徹到規劃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滿足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提高規劃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堅持科學系統的規劃原則,按照系統工程的方法,搞好各個專業規劃之間的系統銜接;傳統的治水經驗與現代治水技術相結合,努力提高水資源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節約水資源完是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減少水資源污染的重要途徑。我們對水資源的管理必須嚴而又嚴,總的原則是開源節流保護并舉,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要大力提倡并推行節約用水,把建立節水型社會作為全社會的努力目標,節水本身也是保護水資源的一種手段。
征收水資源費,是對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進行調節的一種管理措施。要采取多種方式強化水資源費的征收,加強宣傳,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宣傳畫冊等形式,大力宣傳,取得領導支持、社會理解,提高用水戶的交費意識;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的征收對象、征收范圍、征收水量、征收標準執行;強化措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征收到位率;對收費難點、收費困難戶,釘子戶”要加大力度;要建立考核責任制,獎罰分明。
農業灌溉占全省總用水量的56%,而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40%。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是節約農業用水、緩解我地水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水資源短缺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發展節水農業是帶有全局性、長期性、根本性的戰略問題。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為中心,圍繞“開源節流”進行創新,根據各地的資源條件,合理配置水資源,實行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相結合,傳統技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真正提高節水農業水平。
森林能防止土壤流失,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經歷了無數次洪災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就治水而治水,忽視治山,忽視森林的作用,水是治理不好的。單靠水利工程設施雖可達到暫時蓄水的目的,但阻擋不住泥沙的淤積。由于很多地方的區位條件,其自然和人為因素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如果偏于治水,而忽視興林,其結果將導致大面積的水庫淤積,水資源環境將日趨惡化。因此,走興林治水之路是實現水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水資源問題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水資源的狀況將直接影響著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們要積極分析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認真總結長期以來在水資源管理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合理利用先進的管理理論、方法和成功經驗,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為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和長久利用而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