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華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社會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無公害蔬菜內的有害物質低于國家標準,對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及經濟效益均有著深遠的影響。文章結合工作經驗,淺談無公害蔬菜的高產栽培技術。
長期以來,在蔬菜生產中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以相對較小的勞動力投入,以換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然而,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的傷害了生態平衡系統,同時也對農產品的天然性、無害性造成安全隱患。
選擇適宜的蔬菜栽種土地,選擇并培育優良的蔬菜種子,是實現無公害蔬菜高產栽培的首要前提。環境決定產出。難以想象,在充滿污染與病蟲害的環境中栽培出的蔬菜,可完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在選擇栽種蔬菜的土地時,應盡量遠離工業園區,避免土壤受到工廠污染。工廠密集的地區,其工業生產排除的廢氣、廢水和廢渣,在日積月累下,逐漸污染了周圍的土地。除此以外,選擇栽種無公害蔬菜的土地也應當遠離人口密集的區域,人口及交通流量過大,粉塵過多,對無公害蔬菜的生長也極為不利。選擇栽種無公害蔬菜的土地,地勢應足夠平坦,周圍交通設施相對良好,便捷于物資的輸入與輸出。水源也十分重要,水源不僅水質條件好,而且水量要相對充足,保障能夠在干旱季節滿足于灌溉的需求。選擇種子時,要選擇與當地土壤和氣候環境相契合的種子類型。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與自然相互契合,是實現無公害蔬菜栽培的重要原則。選出的蔬菜種子應具有良好的抗蟲害能力,單位產量要足夠高。蔬菜種子的消毒工作不可或缺,相反應科學的加以處理。具體工作中,最好使用物理手段,如熱水浸泡的方式來進行消毒。種子的催芽,需要依據不同種子的催芽時間,分門別類的處理。把握好時間,才能避免種子霉變。可使用水,去除種子表面上的絨毛等異物。種子播種前的兩到三天內,將蔬菜種子進行晾曬,以促進其發芽率的提升。播種的時間要得以合理把控。不言而喻,不同的蔬菜種子,播種的最佳時間點不相同,有時候甚至時間上差距很大。如果是早春時節播種,由于天氣溫度過低,此時保障種子的成活率,要對土壤進行加熱,使用釀熱溫床進行育苗,或者是電熱的技術育苗等。
無公害蔬菜的栽種,離不開良好的耕作管理方法。深耕的意義不言自明,能夠強化土壤的自肥能力,促使土壤肥力‘自給自足’,且形成良性循環。在很多地區,種植戶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向土地上施放了大量的化肥,拒絕深耕翻種,土壤深處‘凍結’,熟土層變得越來越薄,最終不得不依賴于人工施肥,否則土壤肥力不足以供給農作物的生長所需。深耕還原了土壤的原始性,并通過深耕將潛藏在土壤深處的細菌病毒等暴露出來,在陽光照射下滅菌。施肥是耕作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環節,農家肥,有機肥是無公害蔬菜施肥的首選,也是其主要的肥料來源。但需要注意,有機肥,如秸稈等,要等待其完全腐熟后才能施放,這不僅是為了提升施肥效率,同時也是為了提升蔬菜對養分的吸收率。除此而外,還需要施加微量元素肥料。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之間不僅人們的生活、生產習慣不同,氣候環境及土壤性質也迥然各異,也只有深入了解蔬菜對養料的需求類型,在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才能因地制宜的添加微量元素肥料,以促進無公害蔬菜的品質和高產。某些情況下也使用少量的化肥,在施肥時,為提升工作效率,節省成本投入,應盡可能深施、旱施。為促進無公害蔬菜的高產,在栽種技術上需進一步干預。具體在實踐工作中,使用防倒伏、地膜和寬畦等栽種技術,其立足點要緊密結合不同種類蔬菜的屬性特點,以提高栽種過程中的對應性,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投入。無公害蔬菜在栽種,在耕作管理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蔬菜受到病蟲害侵蝕。蔬菜發生病蟲害,使用農業的頻率和數量就難以避免的增加,而這顯然與無公害蔬菜的初衷相互背離。
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在防治病蟲害時,充分使用物理手段,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陽光是最為環保、高效且經濟的‘滅菌劑’,無公害蔬菜的栽種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就應充分利用太陽光。比如說,如果是大棚栽種蔬菜,則可在大棚閑置的夏季或秋季,將大棚封閉起來,利用太陽光照射。棚內溫度在陽光照射下,可上升至六十或七十度,而這一溫度足夠殺死很多害蟲、病菌。農家肥,有機肥等無疑帶有很多的病菌,直接將有機肥施放于土壤中,則土壤表面也就增加了許多病菌。為此,可采用堆肥的方式,讓其內部溫度上升,消滅掉有機肥內部的病菌。生態手段防治病蟲害。生命依賴于生態環境,如適宜于生態環境,則生命延伸、擴展;反之,則生命消退,直至消失。人類依賴于生態環境,同理,病菌及害蟲等同樣也依賴于生態環境,只是病菌害蟲的生態環境相對‘微觀’一些。在無公害蔬菜栽種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防治,可充分利用生態手段加以調控。比如說,利用大棚,調節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透氣性等,即是通過人為手段而改變了大棚內的生態環境,從而引發不同類型生命體的繁榮或衰敗。調節溫度、光照等因素,使其趨向于蔬菜的生長而限制病菌害蟲的繁殖,以此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此外,棚膜要定期的擦拭,以持續其透亮性,保障陽光照射充分。蔬菜生長是光合作用的過程,因而延長光合作用十分必要,而棚內溫度、濕度的調節,以避免蔬菜凍害發生。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食物的需求由最初的解決溫飽提升到追求營養,又轉變為如今的健康膳食。從農場到餐桌的綠色化、環保化,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栽種無公害蔬菜,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各種技術和資源進行合理把控,才能不斷提升蔬菜品質和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