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榮楷 潘德懷 吳 祥 潘澤宗 譚詩燕 蒙 克
2014-2015年在三都縣的大河、普安、三合等鎮(街道)進行荷蘭豆多點栽培試驗,探索該品種在海拔為350-450m,年降雨量為1300-1400mm的低熱地區氣候條件下的生長發育規律、特征特性,歸納總結各項最佳的栽培技術要素,并從選地、整地開廂、播種時間、大田中的肥水管理、插竹引蔓、花期除雜打杈、病蟲防治等方面介紹了荷蘭豆在低熱地區無公害栽培技術,以期獲得高產優質的碗豆產品。發展碗豆產業,是助力脫貧攻堅“短、平、快”的好項目。筆者根據三都縣低熱氣候特點,進行了荷蘭豆栽培引進試驗、示范,通過對其生長規律記載探索,初步掌握了該品種的生長發育特征特性以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總結荷蘭豆在低熱地區的高產栽培技術,為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碗豆產業提供技術支持,解決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1.選地 選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前作為水稻的土地均可種植。
2.整地開廂 一般水稻收割完后,及時深翻曬土,種種前10-15d結合整地做畦,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kg,復合肥25-30kg,糞土混均后按130cm開廂,做成廂面寬90-100cm,溝寬30-40cm,廂高25-30cm,開好邊溝、廂溝、腰溝,做到溝溝相通,以利排水。進行覆膜栽培的如此時土壤過干,需澆水淋透保持濕潤狀態,方能覆蓋膜。
3.播種
3.1 播種時間及播種量 三都北面片區冬季氣溫相對低熱,11月上、中旬播種,方法是在已開好的廂面播兩行,平均窩距30cm。露地栽培的打窩點播,覆蓋地膜的,破膜點播,每窩播3-4粒種子,播后覆土5cm左右,每666.7m2用種量3-3.5kg。
3.大田管理
3.1 肥水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露地栽培的田塊中耕除草2-3次。豌豆苗期需水量小,根據天氣情況、土壤墑情、苗情適時澆水。苗期豆苗長至5-10cm用生根壯苗的水溶性肥兌水澆灌1-2次,豆苗長至15-20cm時,每666.7m2追施腐熟人糞尿稀釋液或稀釋的沼液1000-1500kg。開花結莢期所需養分多較多,須加強水肥管理,為促進植株和豆莢生長發育,成熟飽滿,延長收獲期,提高產量,每666.7m2施三元復合肥10-15kg。每采收1-2次用0.3%磷酸氫鉀+0.2%尿素+0.2%硼砂溶液噴施一次。豌豆不耐漬水,生長期如遇雨水,要注意清溝排水。
3.2 插竹引蔓高稈品種播種后豆苗長到10-15cm及時插帶梢小竹,將帶梢小竹插在行間,以便豆株攀緣生長。

3.3 花期除雜打杈:除作嫩葉食用的外,第一朵花一下的副杈全部打掉,將豆條偏小、偏細的去除,只留豌豆主莖,利于通風、透氣,減輕病害放生,方便采收青莢。副杈所結豆莢莢條和豆仁品質不好,副杈過多會影響主杈營養吸收,導致主杈的豆莢吸收不到所需養分,致使所結豆莢不飽滿,對豌豆產量和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4.病蟲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銹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豆莢螟、潛葉蠅。
4.1 物理防治 安裝誘蚜黃板殺來蚜蟲,每666.7m2插長1.5m竹桿25-30棵,在每棵竹桿離地1.1-1.2m處懸掛黃板一張,誘殺蚜蟲。
4.2 白粉病 用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2-3次,每隔7-10d一次。
4.3 銹病 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2-3次,每隔7-10d一次。
4.4 蚜蟲 用40%吡蟲啉水溶劑 1500~2000倍液或用25%噻蟲嗪5000~10000倍液葉面噴霧2-3次,每隔7-10d一次。
4.5 豆莢螟 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葉面噴霧1-2次,每隔7d一次。
4.6 潛葉蠅 用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或用40%二嗪農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1-2次,每隔7d一次。
5.適時采收:根據食用方式決定收獲時間。作嫩葉食用的當苗高18-20cm時采頂端嫩梢,以后根據新嫩梢長勢情況及時采梢;作菜豌豆在開花后12~14d嫩莢現子不現粒時采收;作粒用豌豆于開花后15~18d子粒飽滿時采收;作干豌豆于75%左右豆莢枯黃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