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綠林
繁殖母羊按生理階段可分為空懷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加強繁殖母羊的飼養管理是發展羊群、改善品質和提高效益的關鍵。基于此,筆者闡述了不同時期繁殖母羊的飼養管理要點,以供參閱。
從小羊羔斷奶開始到母羊再次接受配種受胎前的這一段時間為空懷期,一般為3個月左右。當然隨著產羔季節的不同空懷期持續時間也會變化。產冬羔的母羊空懷期在5~7月,產春羔母羊空懷期為8~10月。
母羊一般在6~8月齡時性成熟,早熟品種會提前2個月到達性成熟,但母羊體軀發育此時尚未成熟,而母羊在懷孕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營養物質,過早配種不僅影響其本身生長發育,也不利于胎兒發育,此時期所產羔羊會出現初生體重小、體質弱、死亡率高的現象。因此,最好挑選發育良好的母羊在8~10月齡開始配種。
配種前母羊飼養這個時期主要為了保證母羊有一個良好體況,保障其能正常發情、排卵和受孕。營養條件好壞決定母羊能否正常發情和受孕。因此,在配種前45d開始應給予短期優飼,保證母羊獲得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這樣可以保障母羊的受胎率,產羔成活率,提高生產效益。
妊娠期母羊管理重點為保好胎,確保胎兒發育良好。懷孕期前3個月,胎兒自母體獲取營養量較少,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對營養需求量越來越大。到了懷孕后期,是胎兒體型、體重、毛密等獲得的關鍵時期,此時應該精心飼養。在常規飼喂的基礎上,還應酌情補飼精料。在種羊場,母羊一般生產性能較好,且配有飼料基地,嚴格按照母羊營養需求進行補飼即可。個體養殖戶和經濟羊場,草料一般比較緊缺,可本著優先照顧、重點發展的原則進行。
除此之外,妊娠期飼養管理,還應注意如下幾點:
2.1 加強懷孕母羊飼養管理。加強護理措施,預防一切可誘發流產、早產問題,嚴禁無故拽捉、驚擾羊群,盡量不要在懷孕母羊后期安排疫苗注射工作。加強飼喂監管,嚴禁飼喂發霉變質、冰凍的飼料,嚴禁空腹飲冰渣水。加強放牧管理,出牧、歸牧有條不紊地進行,嚴禁相互間踩踏、擁擠,更不允許在特殊時期跳崖、跳溝。
2.2 妊娠前期(約3個月),因胎兒發育較慢,需要的營養物質少,一般放牧或給予足夠的青草,適量補飼即可滿足需要。
2.3 妊娠后期是胎兒迅速生長之際,羔羊初生重的90%是在母羊妊娠后期增加的。這一階段若營養不足,則羔羊初生重小,抵抗力弱,極易死亡。且母羊因膘情不好,到哺乳階段沒做好泌乳的準備而缺奶。因此,此時應加強補飼,除放牧外,每只羊每天需補飼精料450g,干草1~1.5kg,青貯料1.5kg,食鹽和骨粉15g。給懷孕母羊的必須是優質草料,要注意保胎。
2.4 母羊妊娠后期,尤其分娩前管理要特別精心。如母羊肷窩下陷,腹部下垂,乳房腫大,陰門腫大,流出黏液,常獨臥墻角,排尿頻繁、舉動不安,時起時臥,不停地回頭望腹,發出嗚叫等,都是母羊臨產前的表現。同時,對羊舍和分娩欄進行一次大掃除,大消毒,修好門窗,堵好風洞,備足褥草等,通知有關人員要做好分娩前的準備工作。
產后2~3個月為哺乳期,哺乳期大約為90d,一般將哺乳期劃分為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哺乳前期是羔羊生后前2個月,此時,母乳是羔羊的重要營養物質,尤其是出生后15~20d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物質,應保證母羊飼喂日糧的營養水平。測定表明,羔羊每增重1kg需消耗母乳5~6kg,為滿足羔羊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提高母羊的營養水平,提高母乳量。飼料應盡可能多提供優質干草、青貯料及多汁飼料,飲水要充足。
剛產后的母羊腹部空虛,體質弱,體力和水分消耗很大,消化機能稍差,應供給易消化的優質干草,飲鹽水、麩皮水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不宜給得過早、過多,產后3d內,如果膘情好,可以少喂精料,以防引起消化不良和乳腺炎,1周后逐漸過渡到正常水平,恢復體況和哺乳兩不誤,同時保證飲水,保證圈舍干燥清潔。
哺乳后期,母羊泌乳量逐漸下降,羔羊也能采食草料,依賴母乳程度減小,應逐漸減少母羊的日糧供給量,逐步過渡到空懷母羊時期的日糧標準。羔羊斷奶前,應逐漸減少多汁飼料和精料喂量,防止發生乳房疾病。
為加快母羊的繁殖,羔羊出生7~10d,開始補飼,并逐步喂些青飼料,一般羔羊至2月齡左右斷乳。羔羊斷奶后母羊進入空懷期,這一時期主要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
總之,加強母羊繁殖期飼養管理是養羊生產環節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養殖場(戶)必須針對空懷期、妊娠期與哺乳期三個階段母羊的生理特點采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技術,有效地提高母羊的生產能力,保證羔羊成活率,從而為養殖場(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促進養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