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洪生明 馬曉偉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生態平衡、保護水土資源,但是人類的肆意的砍伐利用,對森林資源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制約了林業的健康發展。我省林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營林綠化建設事業,加強了防風固沙效果,改善了空氣質量。營林建設工作是將已經生長健康的樹苗移植到綠化建設區域,對樹木進行養護和修剪、病蟲害防治、監控等,達到環保與綠化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營林工作要明確苗木成活率的意義,能切實提高苗木的種植技術。
1、培育因素,是指在苗木種植的全過程,對苗木成活率產生影響的一系列因素。在苗木處于待種植階段,應該保管好苗木,以免待種植苗木失去應用的種植價值;種植苗木時,必須對種植時間進行合理選擇,同時要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能結合苗木的實際特點和生長規律進行種植,在坑洞的深度和澆水、培土等環節進行控制;種植完成后,應該科學養護,做好各環節的定期維護工作,促進苗木的成活率。
2、生物因素,具體是指與苗木種類、種植區域及周邊生態環境相關的因素,例如,苗木的木種、木質化程度、生長習性,種植區域土地的平整程度、保水性能,種植期間的溫度、濕度和降水量,等等。苗木成活率受生物因素影響極大,只有對這些生物因素進行細致考察和合理籌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3、其他因素
苗木種植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集合多方力量,進行科學統籌規劃。其他因素,具體是指除生物因素和培育因素之外的能夠影響苗木成活的相關因素,如,在苗木的運輸和保管過程中苗木的根部包裹應結實捆扎,苗木運輸到位后是否能協調好各方力量,盡快安排種植等。
1、掌握正確的移植時間
以我地區為例,一般要在10月份之后進行,在第二年的4月前。常綠苗木對時間的要求不高。事實上,苗木移植的時間限制不大,隨時可以,但必須要有良好的條件。相較于南方,北方的冬季過于寒冷,因此盡量選擇在相對較為干旱的春天進行移植。移植苗內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苗木的成活率。同時,在進行移植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樹種發芽的時間,一般是早發芽的早移植,晚發芽的晚移植,先移植落葉苗木,常綠的其次,木本的先移,宿根草本后移。從季節來看,秋季是最好的苗木移植季節,因為在這一階段根系仍在活動,移植后可以迅速恢復,成活率較高。在夏季的雨季則可以進行常綠數目的移植,保證水分的充足。
2、選擇合理栽植技術
苗木進行移栽時,應該根據不同的樹種科學選擇移植技術和措施,避免技術操作不當造成苗木損毀。例如移植落葉苗木的過程,要修剪地上的枝葉,使枝葉量適當減少,從而平衡地上枝葉與地下根系中的營養物質消耗和供給的關系。同時應該選擇恰當的季節,該注重落葉期移植效果較好,因為苗木在生理休眠期,蒸騰量不大,營養物質消耗不多,使營養能夠更好平衡。因此,在這一時期比較適合移植,提高苗木成活率,通常在秋季落葉后到春季發芽前。移植常綠的苗木時,地上樹葉消耗的營養要大于地下根系,應該避免修剪地上部分的枝葉,從而保證其樹冠形狀。
3、具體移植方法
(1)孔植法
先按照定好的行株劃線點點,然后在點上用孔打器打孔,深度相同的栽植相同,或者稍稍深一點,將苗放入孔中,然后覆土。
(2)溝植法
此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株距開溝,將土置于溝的兩側,以利回填土與苗木的特征,將其按照一定的距離放到溝里,然后填土,讓土與根系結合,順行澆水,該法多被應用在小苗移植中。
(3)苗木的撫育工作
苗木移植完成后,應該對土壤及時澆水,澆過水的苗木會發生一定的位移,水滲入土后,再將苗木扶正,也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對苗木進行固定,再對土壤回填。要對松土除草進行關注,適當追施肥料,并且對病蟲害有效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應該選擇良好機會修剪苗木,形成基本的樹形。不同的樹種處理方法也要有差異,對樹種進行防寒或者遮蔭。營林人員應該結合土壤的干濕度和氣候因素,進行合理的澆水,避免過多或過少。初次澆水必須澆透,第二天再噴水到葉和桿上,同時合理施肥。營林人員對苗木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苗木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