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芝
太康縣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圍繞農業產業化的客觀需求,積極穩妥地放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逐步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其流轉形式和辦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對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包轉讓。有些承包戶,由于無力種田或從事二、三產業等因素,不愿繼續種田,經發包方同意,對承包的土地經營權依法轉包、轉讓給有種田能力的農戶。其辦法:有的是由承包戶自己轉包轉讓,一般都在親戚、族內、鄰里之間進行,這種辦法比較普遍;其次是在沿海地區或二、三產業比較發達的地方,由集體經濟組織出面轉包轉讓。
二是對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反租承包。在二、三產業比較發達,大多數勞動力已轉向非農產業,并有比較穩定收入的地方,有集體經濟組織以高于原承包額的基數,將土地經營權全部租賃過來,再發包給種田能手、專業隊,辦集體或家庭農場。
三是對承包地采取互換辦法。對原承包地過于零散,不便耕作的,或產業調整需要,對承包地采取互換的辦法。其互換方式:有的按其土地基本等量等質的原則進行互換調整;有的按土地投入、土地級差,給予合理補償,補償的額度,一般在同等經營與投入條件下,按單位面積產出的差異來商定。
四是承包權作價入股。有的地方將土地承包權作價入股,實行土地股份合作經營。太康縣常營鎮在去年發展養雞聯社中,在養雞戶入股時,將承包地計入股份,實行合作經營。

各地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流轉工作中,都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不便和不改變農業用地用途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承包方和發包方意愿,注意處理好土地流轉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堅持在承包期內流轉,流轉試用期不得超過承包期;堅持規范管理,對流轉形式、流轉報償,都簽訂書面合同,履行簽證手續,并報農業合同管理機關備案。
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問題
依法加強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基礎性工作。要按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農業承包合同管理工作。
1.強化農業承包合同監督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業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領導,強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業承包合同的管理職能,進一步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農業承包合同仲裁組織。各級認真履行其職責,對無效合同的確認和處理、合同的變更或解除、合同糾紛的調解和仲裁等,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理。在農業承包合同的管理上,要杜絕強迫命令、以權代法等行為。
2.強化農業承包合同規范管理。在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中,應認真搞好承包合同的規范化管理,對續簽和重簽合同,都要用省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各級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機關,要做好對農業承包合同簽定、簽證指導工作,做到主要條款齊全、責權利明確,承包指標合理,法律手續完備,意見達到準確、文字表述清楚。
3.要正確處理農業承包合同中三者利益關系。從各地反映情況看,這是當前做好農業承包合同熱點問題。按照省《合同條例》有關規定,當前應注意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在簽訂農業承包合同時,要尊重農民意愿,合理確定各項指標。對農民平均承包的耕地,無論口糧田、責任田、經濟田都不準收取超過村提留、鄉統籌標準的承包費,不得實行上打租和收取抵押金。
二是在農業承包合同履行中,要教育農民按合同規定,履行各項義務,按時繳納國家的稅金,完成國家定購任務,自覺承擔合法負擔,確保農業承包合同的兌現。
三是集體經濟組織按合同規定,真正履行義務,轉變目前在一些地方發包方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