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無公害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保證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就需要加大對其的監管力度,保障無公害農產品的安全性。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會影響農產品的健康生長。所以,在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監管,保證無公害農產品質量,以免生產出的無公害農產品達不到標準,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在對無公害農產品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要求,保障消費者的安全。不少消費者認為市場上的無公害農產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缺乏系統性的了解。并且,很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也并不重視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監督管理,導致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并沒有達到相關的標準和要求。比如,企業沒有制定完善的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操作規程,在實際生產中不遵循無公害農產品相關生產要求。還有的地方政府對無公害農產品的最低市場準入標準不夠了解,分管部門也不明確,獎罰不分明,導致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效果不理想,市場上仍然有不少無公害農產品沒有真正實現“無公害”。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整個社會備受關注的問題,無公害產品的生產標準更高,更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所以其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隨著無公害農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其總量在同類同產品商品總量中已經達到30%。所以,需要認證的農產品數量越來越大,導致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難度不斷加大。比如,有的無公害農產品雖然進行過認證,但卻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并且,我國的無公害農產品無論是在生產環節,還是在流通和經營環節,都沒有統一進行,所以其申報工作比較復雜,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難度也不斷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無公害農產品在某些環節就得不到有效的監管,進而影響到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
在對無公害農產品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其的質量檢測,以提升無公害農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使人們能夠吃到安全的農產品。比如,采用抽檢的方式對無公害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在抽樣的時候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抽樣標準進行。在具體的抽樣檢測工作中,要由各級農業行政執法機構進行,在調查工作中要以農產品的生產季節、地點分布等為依據。同時,執法機構和檢測機構要相互配合,保證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的有效性。所選擇的檢測機構必須是經過國家認定的,還要能夠對被檢測產品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只有經過嚴格檢測且檢測結果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農產品,才能進入市場,否則應禁止其流入市場。
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決定著其質量,如果其生長環境被嚴重污染,農產品也會被污染。所以,必須要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監督,保證農產品能夠在干凈、安全的環境中健康的生長。比如,在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周圍不能排放廢水、廢渣,否則會嚴重降低當地的水質。如果用被污染的水澆灌農作物,就會導致農作物被污染,進而使農產品被污染。并且,廢水、廢渣中會含有一些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由此可見,產地環境是決定農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監督,是保證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
無公害農產品包裝上通常會有相應的標識,消費者在看到包裝標識的時候就知道其屬于無公害農產品。所以,有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管理。比如,對無公害農產品包裝標識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其包裝標識的合法性。檢查過程要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等為依據。有的無公害農產品必須要經過包裝才能上市銷售,這類產品應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同時,要保證產品或包裝上明確的標注發證機構名稱,檢查相關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有關標志是否真實有效等。
綜上所述,在對無公害農產品進行監管時,需要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只有質量合格的無公害農產品才能進入市場銷售。同時,要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環境監督,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而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管理,則能保證市場上各類無公害農產品各方面的合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