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霞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經濟競爭、市場競爭到最后都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人才質量和數量,對社會發展、經濟增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對于人才的培養已經是現在我國極為重視的問題。人才不僅對國際上的競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作用更加明顯。近幾年來,我國的一些省份加強了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實施了人才強省戰略,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河南省作為全國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每年培養出的人才眾多,但是在本地就業的高端人才數量較少,并且對于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相關的政策制度還不完善,這對河南省的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近十幾年來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河南省等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就業人員的構成上,北京、上海等地本科生的占比最大,北京的本科生占比大約在30%以上,上海也在20%左右,而河南省在就業人員的構成中,本科生的占比極低,還不到5%。因此,河南省要想加快自身經濟的發展,縮小與發達省份之間的差距,就必須對發達地區人才強省的政策進行了解,并進行比較,從而得到一些啟示。在此基礎上,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和發布一些行之有效的計劃,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行人才強省戰略,實現自身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通過對近年來發達地區人才強省的政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地區對于人才都極為重視,例如,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不僅重視人才的培養,而且重視引進外來的高端人才,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聚集,進而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
江蘇省自1997年開始,先后實施了“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兩項人才培養工程。而后在2001年,江蘇省為了加快農業、機械汽車、電子信息、教育、醫藥衛生以及建筑六大行業的人才構建,推進江蘇省經濟的迅速發展,推行并實施了“六大人才高峰計劃”。在2006年和2007年,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并且實施了“雙創計劃”。在2013年,江蘇省以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實施了高素質人才引進計劃,并且實行了每個人資助50萬元的優惠政策,目的在于引進緊缺急需的頂尖人才。
廣東省在20世紀后期,為了加強吸引高層次的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的力度,頒發了《關于做好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界定工作的通知》,在2000年,設立了省科學技術獎;在2004年,出臺了《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對原創性創新予以獎勵,鼓勵進行原創性創新。從2006年到2009年,廣東省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旨在吸引外來的高端人才和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予以相應的獎勵,進而提升所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2014年,廣東省為了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發布了《廣東省培養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支持杰出人才、領軍人才以及青年拔尖人才三個層次人才的培養,并相應地推出了“揚帆計劃”“廣東特支計劃”以及“珠江人才計劃”。
從上述省份的政策來看,可以分為幾個方面:首先是引進海外人才和留住高層次人才;其次是培養國際化的高端人才,建立合理的培訓制度;再次是對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加強資助的力度;最后是加強高等教育和支持創新方面的人才建設。這幾個方面的政策都是為了吸引各類人才到本地聚集,從而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因此,河南省可以在這幾個方面進行參考和借鑒。
(一)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
人才培養國際化是促進省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在這一方面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不管是在人才的職前教育培養還是在人才職后的教育培養都有所不足,對于人才培養國際化整體來說,河南省的培養實力處于落后的位置。因此,河南省需要發揮政府在人才培養上的導向作用,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對省內的緊缺人才、領軍人才、頂尖人才的培養要積極引進國外優質的教學資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從理工科到人文管理科都要開展國際化的培養。對于高校來說,要加大交換生的培養力度,積極吸引海外留學人才或者海外的外籍人才來學校任教,提高高校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二)加大新興產業的資助力度
根據發達地區的政策和開展的計劃可以看出,不管是廣東省還是江蘇省,他們出臺的相關政策和實行的計劃都對新興產業有大量的資源投入,2013年江蘇省為了引進急需的頂尖高端人才,實行了每人資助50萬元的獎勵措施;2014年廣東省出臺的計劃對世界上的一流團隊資助8000萬,因此,河南省也應該出臺政策和計劃,對省內的高校和一些科研機構予以鼓勵和支持,激勵教師或者科研人員積極參加一些學術交流,并且要提供經費資助。要對新興產業中的重點項目和重要工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力支持其建設和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和政策資助。
(三)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河南省在培養高層次人才方面的起步較晚,整體的培養實力處于全國的落后位置。當前河南省正處于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因此,要參考發達地區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堅持“講求實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針,實行“智力流動、來去自由”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的高層次人才來河南省從事科研、講學等活動,并且鼓勵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以項目招聘、崗位招聘以及人才租賃和技術承包等方式來靈活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來省內就業。
(四)建立合理的境內培訓制度和境外培訓制度,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還需要將省內的人才定期送到國外進行相關的培訓,并且需要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加培訓人數的比例。對于企業培訓機構來說,需要建立招聘國外優秀老師的機制,來吸引更多的國外高層次人才參加人才培訓。這就需要政府建立合理的境外培訓制度,鼓勵高校教師積極參與國外交流活動。另外,要加大社會資金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建立省內的開放式、多渠道的人才培訓制度。根據重大項目的人才需求,充分發揮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培訓機構等的資源優勢,通過學校教育、在職培訓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五)減少高層次人才的流失
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是促進省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在擁有高層次人才后,如何長期將這類人才留在省內成為一個難題。這就要求河南省政府要充分借鑒發達地區人才強省戰略的政策,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留住人才。例如,2011年廣東省為了培養和留住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了《廣東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6年上海印發了《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目的是用良好的工作和就業環境吸引外來人才和留住已經在上海工作或者創業的人才等。另外,要在留住人才的基礎上,對省內的產業結構、經濟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以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依托人才的強大優勢實現省內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