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程
【摘要】學生發展理論是美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成熟時期的理論基礎,研究其具體內容,對當前學生事務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如,高校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構建學生“主動融合”的發展指導模式,更新學生事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等。
【關鍵詞】 學生發展理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
美國高校在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上有杰出的成就,目前其學生事務的管理原則和服務方案都是在“學生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展開的,該理論是經過實踐的檢驗、高校普遍接受的理論。當前傳統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經落后于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發展理論關注學生在不同情景下的發展影響因素,對高校解決這一難題有良好的指導作用。
學生發展理論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心理發展理論主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社會發展的過程并創造有利于其發展的條件。比如美國的心理學家奇克林所提出的學生發展 “七向量”(能力培養、情緒管理、自我獨立、成熟人際關系、確立同一性、確立成長目標、自我完善),反映了大學生發展的不同領域和層次。認知結構理論主要研究學生在大學期間獲得的經驗對其智力的影響,包括智力發展研究和道德發展研究。類型理論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建議學生事務人員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設計教育項目。個體與環境互動理論認為學生和環境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學生的成長。
(一)確立“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
學生事務管理應該以“學生發展”作為最終目標,讓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因而,學生的教育管理不能只關注學生“社會本位”的道德要求和學習管理,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社交、身體、綜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要求,在學習方式、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給予學生自行規劃和安排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更便捷的途徑,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質。
(二)構建學生“主動融合”的發展指導模式
大學應該直面學生的增值需求,重視學生的切身體驗,建立相對應的學術環境、社交環境和課外活動氛圍,用友好真誠的成才支持系統吸引學生主動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要把學生發展規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增加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過程性評估,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生生活中主動投入;優化課外活動體系,讓學生豐富自己的教育經歷;建立便捷有效的溝通系統,讓學生可以方便地獲取個性化的教育資源支持和咨詢服務。
(三)更新學生事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
目前,我國學生事務工作包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校園行為管理、生活管理、心理咨詢、學生資助、就業指導、社團管理等內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成熟的一塊,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成熟的實踐經驗。其他方面相對薄弱,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尤其在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上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實施。其次,在管理方式上,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方式,而咨詢類和指導類的工作相對薄弱,應該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
(四)促進學生事務隊伍和學術隊伍在育人上的有機結合
學術隊伍和學生管理隊伍在育人上的有機融合是實現學生良好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學隊伍和學生事務管理隊伍應該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共同制定政策和組織活動、溝通學生情況等方式,保證學生從課堂到課外,從學術活動到課外生活都可以獲得連貫的教育,并且通過學生事務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挖掘特長、樹立信心。
(五)促進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
學生事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才,更需大量在心理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有所涉獵的復合型人才。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化不僅僅指對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掌握與自己工作內容相關的高級知識和技能,如心理咨詢和就業指導等專業性很強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管理人員的學歷水準、研究水平、學術地位也應當有所提升。
[1]樂青.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
學生發展理論的視角[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17-17.
[2]甘瑤瑤.學生發展理論視角的大學生
學習指導 ——基于H大學的實證研究 [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