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江寧


2017年8月21日中午,英國倫敦地標建筑——舉世聞名的“大笨鐘”挺響,并將在未來4年進行翻新,直到2021年才能重新鳴響。很多成年人可能不會注意這一國際資訊,但不少小孩卻可能知道。
8月20日晚7點,“牛油果世界說”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則名叫《‘大笨鐘闖的禍》的音頻故事,同時在蜻蜓、喜馬拉雅FM等平臺進行播放。有超過300萬名中國孩子通過聽故事認識了遙遠的“大笨鐘”,這也是“牛油果世界說”講述的第177個故事。
創造這些兒童新知故事的,是20歲的彭鳴皋和他幾個在美國和寧波、北京等地高校上學的同學。他們以一顆“牛油果”影響童年:把世界資訊包裝成一個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保持純真的心來了解外面的世界。
進取的少年
2002年,中國男足首次打進世界杯,當時流傳一句話:“八千足記上昆明”,描述了那幾年中國足球記者的盛況。童年的彭鳴皋就是這時迷上足球的。
彭鳴皋從小就是“行動派”,別的小伙伴還在討論電游、玩游戲,他已經背上書包、拿上紙筆、帶著錄音機,跟在《瀟湘晨報》足球記者身后實習,跑起了新聞。還在上小學的彭鳴皋,也許是當時年齡最小的體育記者。
因為喜歡足球,從小學到中學,彭鳴皋一直在“兼職”做體育記者。在這期間,他在長沙賀龍體育中心采訪過所有國字號球隊的比賽,也以足球記者的身份,采訪過許多體壇大咖,比如國內知名足球記者馬德興,青年作家、賽車手韓寒,還直接用英語采訪來長沙參加活動的NBA巨星“大鯊魚”奧尼爾。他的稿件先后登上《體壇周報》《足球報》《足球周刊》等專業體育報刊。
在采訪中,彭鳴皋對足球運動的了解也日益加深。有一年,賽季剛剛結束,他分析自己平常看過的湖南湘濤隊的比賽,結合自己掌握的足球知識,給當年還在中甲的湖南湘濤隊做了一份“球員引進計劃”。沒想到,他做的這個版本,跟最終湘濤俱樂部的引援計劃完全吻合。這讓時任湘濤俱樂部副總、國內知名足球技戰術分析專家楊帆嘖嘖稱奇,稱他為“足球百科全書”。
2013年,彭鳴皋和其余3位雅禮中學的同學一道,參加了英國駐華大使館舉辦的運“球”帷幄足球管理挑戰賽。初賽要求設計一個海外季賽方案,給球隊選擇新的贊助商、設計新賽季的球票銷售策略。決賽則是要求為英超熱刺隊制定策略,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當時全國有99支代表隊參賽。彭鳴皋這個團隊每個人都各有特點,有的熟悉足球俱樂部運作,有的數學好會算賬,有的對商業了解,有的口才了得。最終,這個團隊獲得了比賽的全國總冠軍,團隊成員也應邀赴倫敦觀看了那年賽季的英超收官戰。這次比賽,是彭鳴皋中學時代最輝煌的戰績,也培養起他最初的團隊合作意識。
看世界的留學生
2014年,17歲的彭鳴皋完成了高中學習,報考了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在內的近10所美國名校。他收到了多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想到自己喜歡的是體育,所以最后選擇了康奈爾大學的體育管理專業。
在美國學習期間,彭鳴皋可是一刻也沒閑著。除了正常學習,他還利用課余時間翻譯了一本有關足球的書《數字游戲》。他找到原作者和出版社,要到了翻譯中文的授權,確定翻譯方向,然后開始一段一段、一頁一頁去翻譯……10個月后,這本書在國內出版,國際足球專家顏強、足球裁判孫葆杰、足球運動員黃博文等足壇知名人士都為《數字游戲》的中文版撰寫了序言。
2016年8月,彭鳴皋獲得了前往英國牛津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在英國時,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那時候,他常常和高中的同學微信聯系,回憶他們高中時一起做的事情。彭鳴皋的中學同學李蘇寧說:“我從小就想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世界上又正在發生什么,向爸爸媽媽求教,在報紙上搜尋,在網上獵奇,但是收效甚微。無論是市面上的繪本還是傳統的童話故事,講述的都是虛構的故事,缺少具有全球視野的新知識的普及。我們現在都已經上大學了,是否可以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點什么?”
這一點,彭鳴皋也很有同感,特別是聆聽了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和前紐約市市長彭博的講座后,他激動萬分,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感覺到故事是最熟悉、最有生命力、最有溫度的信息載體,現在能夠讓中國孩子懂得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的故事太少了。彭鳴皋和幾個同學商議,把每天最重要的全球時訊,改編成在虛構場景里發生的小故事,讓孩子們既能了解全球的真實動態,又依舊在純真的童話王國中成長。
他們把這樣的故事定位為“兒童新知故事”。在這些故事里,孩子們可以認識人工智能“阿爾法狗”,學習最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認識什么是“復興號”高鐵、勒索病毒和英國脫歐。他們學習的不僅僅是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拿到了一張通向未來世界的入場券。
送給孩子們的“牛油果”
在做了大量市場調查與分析后,特別是在暑假期間回到長沙,與許多自己過去的老師、朋友、同學溝通后,彭鳴皋發現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同類型的產品,于是在2017年2月,彭鳴皋在征得家長同意后休學,在長沙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全力打造一個給孩子們講當下世界的故事產品,叫“牛油果世界說”。
為什么叫“牛油果”?彭鳴皋的解釋是:“牛油果是最有營養的水果。我們想給孩子們講最有營養的故事,也希望孩子們能成為最有營養的個體。牛油果也是一個比較新的水果品種,我們希望和它一樣,成為兒童故事領域的新物種。”
創業時,彭鳴皋沒有忘記拉上自己的高中同學,他們是:韓宜萱,22歲,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畢業;李蘇寧,21歲,美國華盛頓大學在讀;周婧儀,21歲,寧波諾丁漢大學在讀……2017年4月,“牛油果世界說”公眾號正式發布,同時在蜻蜓、喜馬拉雅FM等平臺上線的第一個故事叫《果果洗手記》,故事中不愛洗手的小朋友果果在碰到知識淵博的牛牛、古靈精怪的YOYO后,好奇地聊起世界衛生日,順帶引出世界衛生日的來源、目的和2017年世界衛生日預防抑郁癥的主題。故事幽默生動,符合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場景,一點也不枯燥。
從寫第一個故事開始,“牛油果”團隊就一直不停地問自己:孩子們到底為什么要認知世界?爸爸媽媽們又為什么要和孩子們共同探索?慶幸的是,他們最終從市面上常見的各種親子教程和APP中突圍,將“牛油果世界說”定位為以資訊為主體的“兒童新知故事”。不出意料,這種填補市場空白的產品真的非常受歡迎,在蜻蜓FM上線短短三周,播放量就超過了300萬。
“牛油果”的成員不在同一城市,甚至不在一個國家,但空間距離并沒有成為阻礙。因為每晚,他們都在網上進行會議,撰寫故事文案,錄制音頻初稿……有時候為了故事中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細節,他們可能都要討論一個小時,死磕到極致,決不將就。
對于未來的盈利,彭鳴皋并不擔心,像國內為孩子們講故事的新媒體“凱叔講故事”目前投資估值都已經上億元。“牛油果世界說”開辟了另一個講故事的領域。但彭鳴皋并不想急著商業化,他說:“與其說我們在創業,不如說我們更是在做一件自己熱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
責任編輯:唐璐Email:20757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