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喻

武器裝備中的“彈族”是個大家族,成員眾多。手榴彈、迫(多音字,此處讀pai)擊炮彈、穿甲彈、燃燒彈、子母彈、照明彈、毒氣彈、核彈等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你對溫壓彈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些陌生?
溫壓彈爰吃“雜糧”.
普通炸彈彈體里一般都填充著炸藥,而溫壓彈的“肚皮”里不僅填充炸藥,還填充了各種各樣的金屬或非金屬粉末,包括鋁、硼、硅、鈦、鎂、鋯等物質。這么說來溫壓彈是個吃“雜食”的家伙。
溫壓彈炸藥中添加了各種粉末后,在爆炸時這些粉末在高熱狀態下能快速起燃,繼而釋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強爆炸時的熱效應和壓力效應,也就是威力更大。這就如同人常吃雜糧,身體里各種營養均衡,體質更強健一樣。
溫壓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一枚填充了硝酸銨炸藥與鋁粉混合物的溫壓彈爆炸,在一塊橡皮那么小的面積上,就可以產生0.5噸重的超強壓力,在這樣的壓力和高溫下,炸點80米范圍內的東西會瞬間化為烏有,600米內的林木則燃成灰燼,慘烈程度堪比核爆現場。而用于填充溫壓彈的硝酸銨炸藥和鋁粉等物質價格低廉,這讓溫壓彈的制造成本變得很低,與制造核彈的成本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因此溫壓彈既享有“炸彈之王”的威名,還具備“廉價核彈”的品質。
兼具“力量”和“智慧”
早期的溫壓彈結構簡單,是用鐵皮包裹起來的“大肚娃娃”。加之當時還沒有裝備制導模塊,它只能算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漢”,在武器庫里和其他精密武器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
隨著技術改進,溫壓彈開始“減肥”,體形變得苗條起來,身體也更結實了,由原來的“鐵皮外衣”換成了堅硬無比的“特種鋼外套”。這種新型溫壓彈發射之后,飛行距離更遠,而且在落地之后,雖然遇到巨大的地面撞擊力,仍能保持不變形,不損壞,還會鉆入地下70米深度的預定地點才爆炸。
以前的溫壓彈“沒頭腦”,被從飛機上投出以后,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飄”到哪里炸哪里。這樣的炸彈命中率低,打不中目標,殺傷力就弱。而新式的溫壓彈可不再是“笨彈”了,它加裝了一套先進的制導系統,發射后可在電腦的控制下先尋找到目標,然后死死地鎖定目標,即使目標隱蔽得再巧妙,也難逃溫壓彈的窮追不舍。
地下工事的“噩夢”
兼具“力量”與“智慧”的溫壓彈上了戰場,便表現出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因為它能鉆入地下,所以非常擅長襲擊地下工事或山中洞穴,簡直是專給躲避在里面的人制造死亡噩夢的。
溫壓彈的“大腦”能夠迅速、準確地計算出地下工事的方位和深度,然后直奔目標,飛到其上方后就一頭撞下來。只聽一聲巨響,地下工事里的大部分人承受不住瞬間升高的氣溫和強烈的沖擊波,痛苦地斃命了。少量幸存者還沒來得及逃生,就忽然感覺呼吸困難,不一會兒便窒息而死了。這是溫壓彈的另一個“狠招”,它爆炸后會將地下工事內的氧氣迅速耗盡,導致無人生還的慘劇。希望這個“噩夢”不要上演,愿溫壓彈永遠在武器庫中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