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暨第四屆京津冀非遺聯展于6f19日在北京農展館盛大開幕。
本次非遺大展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獨特方式,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真正“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依文·中國手工坊以神秘縹緲的布依藍為主題,打造出充滿非遺特色的藍色空間,將“看得見,摸得到”的非遺文化,帶到游客身邊。
《時尚北京》:EVE CINA品牌跟非遺和中國傳統手工藝有哪些淵源?和現在國家提倡的精準扶貧跟品牌有怎樣的聯系?
郭祥玉:這個話題聊起來就比較長了,依文15年前在貴州的大山里遇見了那些美麗的繡娘,看到了她們的作品,把那些精美的繡品、繡片收購過來。那個時候我們就和一些國際的獨立設計師和國際品牌做一些合作,當時只是純粹想把中國這些好的東西傳承下來。
之后依文搭建了中國手工坊這個平臺。手工坊的團隊不厭其煩地穿梭于城市和大山之間,從未停歇。探訪深山村寨,研究、發掘被埋沒的手工技藝,并將工藝精湛的繡娘們聚集在一起,攜手她們從大山走向城市,從傳統到現代,從中國到國際,共創全新的美學理念。承載的就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品牌并能夠把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承下來,同時將它們更多地推廣到全世界,贏得國際市場對中國品牌的尊重。所以通過這15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擁有8000多名繡娘,有簽約的、有我們扶持的。我們目前收集到4000多種數據庫紋樣,還有60多種的繡種,這個是我們挖掘和保護下來的。
現在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里,我們已經建成了13座博物館,上百個手工刺繡的工坊,還開發了旅游線路。這些都是中國手工坊這個平臺在建設管理。用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將中國手工坊項目發展壯大,就需要將它市場化運作,所以我們很早就創立了EVECINA品牌,通過中國手工坊這個平臺,用EVE CINA把我們的文化展現出來。在國內外時裝周的各大秀場中你會看到我們的服裝,包括依文的秀,包括我們EVE CINA原創生活空間的展現。它所承載的就是中國手工坊,再往大了講就是非遺中承載的一些具體的展現方式。
依文集團是國務院扶貧計劃頒發的“萬企幫萬村”的優秀企業,在全國的服裝企業中是不多的。其實讓更多的繡娘“背著娃,繡著花,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家”。包括村寨里有上百家我們的繡夢工廠、家門作坊,我們將她們好的作品變為產品銷售。這個要說應該是精準扶貧的更好展示。
《時尚北京》:在非遺展上,依文和中國傳統手工藝以及繡娘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能給我們講講嗎?
郭祥玉:那太多了,我說兩個吧。一個就是我們都稱呼為明星繡娘的潘奶奶。她今年72歲了,普通話講的不太好,還沒有名字,所以就一直被大家尊稱為潘奶奶。她是我們的苗繡傳承人,去年9月,中英建交45周年的時候,潘奶奶和我們一同隨行到英國辦了場秀。受到了非常多國外客人的喜愛,更贏得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贊嘆和尊重。潘奶奶這兩年通過手工坊的這個平臺,有五六十萬的收入。
我們還有一位梁忠美老師,她繡蝴蝶不需要草稿,每一個繡出來的蝴蝶栩栩如生。她因為小時候發生了一次事故少了一條胳膊,被我們稱之為獨臂繡娘。現在她繡的一只蝴蝶可以賣一千八百塊錢,而且供不應求,我覺得非常厲害。
依文中國手工坊這個平臺在這十幾年中成就了很多繡娘,能夠讓她們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同時還能夠養活一些家庭。這樣更具象的表現形式可以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同樣他們也更愿意學習自己民族的東西,也能夠更好地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創造時尚美學,讓世界看見中國手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