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明
(1.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 400039;2.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37)
涌山礦位于江西樂平涌山礦區的西南端,區域構造為向背斜相聯,褶皺呈長條狀,相互平行,構造線方向為N40o~60oE,由于西北側受F8走向逆斷層破壞,使井田成為傾向西北的“急傾斜”單斜構造。礦井開采晚三疊安源組煤層,共13層可采,累計可采總厚度為18.61m,其中:二、三、四、五、六礦層為主采礦層,礦層厚度變化大,頂板以粉砂巖為主,底板以泥巖為主。
涌山礦被鑒定為多發事故礦井,截止2017年,該礦共發生98次事故,主采礦層發生72次(請見表1),是江西省多發事故最嚴重的礦井之一。

表1 主采礦層與突發事故統計表
(1)小型突出多,大、中型突出少。按照突出采礦量的多少,將突出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類進行統計。①突出礦量≥1000噸/次的特大型突出,共發生4次;②突出礦產量500至<1000噸/次的大型突出,發生0次;③突出礦產量100至<500噸/次的中型突出,共發生15次;④突出礦產量<100噸/次的小型突出,共發生53次。
(2)突出為主,壓出、傾出為輔。在涌山采礦層所發生的72次突出中,傾出18次,占25%;壓出15次,占20.8%;典型突出39次,占突出總數的54.2%。
(3)突出易發生在斷層作用區(請見表2)。據統計,有52次突出發生在斷層附近的地應力集中區域,占突出總數的72.2%。在巷道掘進過程中遇到小型斷層,同樣易發生突出,資料顯示:26采區F52斷層附近總共發生9次突出。

表2 斷層與突出點分布關系統計表
(4)突出強度隨礦層埋深的增加而增大。有35次突出發生在埋深100m~200m的區域,平均突出強度135.1t;有28次突出發生在埋深200m~300m的區域,平均突出強度209.6t;有4次突出發生在埋深300m~400m的區域,平均突出強度292t;有5次突出發生在埋深400m~500m的區域,平均突出強度608.6t。
(1)涌山礦井多發事故分區特征十分明顯。突出點集中分布在斷層作用區及應力集中區,具有很明顯的分區特征。由褶皺、斷層影響而形成的礦體強破碎帶和地應力集中區,突出點分布居多;由此可見,地質構造控制著突出點的分布。
(2)逆斷層上盤和末端易發生突出。涌山井田逆斷層發育較多,在逆斷層附近總共發生52次突出,其中上盤32次,末端15次;以涌山礦22采區F26逆斷層為例,在其附近發生的12次突出中,上盤發生8次,末端發生4次。
(1)頂底板巖性及礦層傾角對突出的影響。晚三疊世安源組礦系地層厚度300m~1000m,含多層泥巖、粉砂巖,各礦層頂底板基本相似,底板以泥巖為主、頂板以粉砂巖為主,透氣性較差,為礦井塌方貯存創造了良好條件。此外,礦層傾角對突出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煤層傾角在60o~88o,礦體自重應力使得突出的動力增大。
(2)斷層對突出的控制。涌山礦突出點分布與斷層分布緊密關聯。井田內部高角度、壓扭性逆斷層極為發育,擠壓應力產生的斷裂一般具有很強的封閉性,使得礦層及其圍巖變得更加致密,地應力更加集中,礦體結構破壞嚴重,極其有利于不良氣體的聚集,由此導致了斷層附近常發生礦井突發事件。并且,礦井多發事故大多發生在逆斷層附近,占突出總數的72.2%,尤其在斷層的上盤和末端突出頻率更高。由此可見,壓扭性逆斷層對涌山礦井事故起到了控制作用。
(3)構造礦對突出的影響。涌山礦地質構造復雜,礦層受到強烈的擠壓和剪切變形,礦體破壞嚴重,Ⅲ、Ⅳ類構造礦體普遍發育,局部成層發育。大量測定試驗表明,涌山礦突出礦層礦體松軟,滲透性差,礦體的堅固性系數f值0.13~2.61,一般小于0.5;并且,礦體解析速度快,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P為5~30,一般大于16。
涌山井田的礦變質程度高、礦井塌方生成量大,又由于頂底板透氣性差,不利于井內氣體的逸散,因此導致涌山礦井有害氣體含量高,為突出創造了前提條件。井田內部壓扭性逆斷層十分發育,斷層帶及其影響區的地應力十分集中,是導致礦井突發事件的重要因素。此類地應力使斷裂與裂隙閉合程度高,有利于有害氣體的聚集,又使礦體受到擠壓剪切而嚴重破壞,并形成吸附能力強、結構強度低的構造礦體,為突出創造了必要條件。根據以上分析,礦層構造控制了礦井突發事件的三種因素,因此,斷層構造是涌山礦井突發事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1)對涌山礦主采礦層的72次礦井突發事件實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該礦突出具有小型突出多、斷層作用區易發生突出、突出強度隨礦層埋深增加而增大等一般特征。并且還具有一些顯著特征:礦井突發分布具有明顯的分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質構造的控制;突出多發生在逆斷層的上盤和末端。
(2)涌山井田內壓扭性逆斷層十分發育,斷層帶及影響區地應力相對集中。由于斷層的剪切破壞作用形成了吸附能力強、礦體強度低的構造,為礦井突發事件創造了必要條件;壓扭性斷層擁有良好的封閉性,又有利于有毒氣體的聚集。由此可見,斷層構造是涌山礦井突發事件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