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記者 白京京
7月23日,為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短板,生態環境部表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將推進農業投入品的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將實施“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
據記者了解,綜合改革以來,山東沂源縣供銷合作社始終把水肥一體化服務作為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的重要內容、農業綠色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和現代農業規模化服務的新內涵,堅持抓試點、做示范、搞結合,以社屬企業沂冠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在縣內外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山東沂源有著“齊魯生態高地,魯中花果山鄉”之稱。由于這里山區地勢落差較大,全縣普遍缺水;果品產業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施肥用藥不精細、勞動成本高、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突出……針對果農對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和全國農業綠色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沂源縣供銷合作社通過多方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以推廣應用果樹水肥一體化技術為切入點,探索山區丘陵現代農業規?;招履J剑苿愚r業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于是,沂源縣供銷合作社積極向沂源縣委、縣政府匯報,協調有關部門,將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工作納入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大局,承擔政府投資項目中的水肥一體化工程共計3000畝,并通過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創新服務模式、打造示范試點、全力推廣應用新技術,初步構建起縣鎮村三級水肥一體化服務體系,打造了水肥一體化服務淄博樣板。
沂冠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介紹:“我們把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中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實現了‘吸收、研發、轉化’的新技術應用‘三部曲’。依托灌溉和施肥相結合,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優化的組合狀態供給作物吸收利用,并實現自動化控制,再利用物聯網軟件建立起集監控、報表、任務、交流、準確定位、指令為一體的基地智能化電子管理平臺,通過電子監控獲得基地環境數據,在大數據的精準計算下實現各項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通過無線指令,實現基地水肥管理自動化或督導基地人員進行病蟲草害防控操作,形成一套適合中國丘陵地區農業種植與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系統。”
通過將使用傳統生產技術種植的“老果園”與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示范園進行實際對比發現:示范園內每畝果園每年用水54立方米,較傳統果園每畝節省300立方米,節水率達80%;每畝用肥成本為300元,較傳統果園每畝節省1700元;施肥量由傳統果園的500-1000公斤/畝,減少到10-15公斤/畝,節省肥料高達90%;用工方面,示范園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精準灌溉與施肥,較傳統種植模式每年節省人工費用100多萬元。目前,示范園已成功實現“一年栽樹、兩年結果”的建設目標,2017年每畝產量達1500斤,較傳統果園每畝坐果率提高40%以上,實現有效節水、節肥80%,節省用工90%,增產20%左右,畝均節支增收2500元,成為全省現代果園發展典范,不僅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節肥減藥、節水省力的實際效果,還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農業用水用肥用藥等方式,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沂冠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教授果農給蘋果施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為滿足差異化發展需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在雙泉村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沂冠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堅持把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作為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的重要抓手,著力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成功研發并投入使用了家庭式滴管系統,首先對單戶果園開展托管試點,試點成功后,再實施果園分戶聯合托管。比如在沂源縣燕崖、中莊、張家坡、東里等鎮建設家庭果園托管示范點26處,服務面積近400畝;在石橋鎮組織實施萬畝葡萄水肥一體化工程,托管服務面積達2500畝;在魯村鎮北徐家莊、劉家莊,探索建立合作制科技示范園550畝,分勞務入股、資本入股、片區分租三種路徑進行股份合作共享模式試點……
2016年,沂冠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水肥一體化為農服務中心,成立了由18名技術人員組成的水肥一體化服務隊,開展水土檢測、藥肥直供、統防統治、農機服務、技術培訓等服務,提供技術支持、設備供應、工程施工、管理維護等解決方案,并為承接水肥一體化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服務支撐。同時,水肥一體化服務開始“走出去”,通過承接工程項目、家庭果園托管、規模農場托管、股份合作和“村社共建”等方式,除了在沂源縣,還在省內的博山縣、沂南縣、樂陵縣、蒙陰縣、威海市等地先后建設水肥一體化工程62個,涉及蘋果、棗、櫻桃和獼猴桃等8個品種 2萬余畝。截至今年6月底,其建設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培訓中心,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學習、培訓人員9600人次,示范宣傳了水肥一體化技術優勢,為承接項目、加快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打下基礎。
據了解,下一步,沂源縣社將繼續做好家庭果園托管推廣和規模化農場托管服務,建立鄉鎮加盟點和示范區,著重打造縣鎮村三級水肥一體化服務體系,最終實現縣域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服務全覆蓋;同時加快股份合作制果園建設速度,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在全省內推廣應用,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