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幸 吳佩賢
摘要:隨著在中國高校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規模持續擴大,留學生的培養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留學生輔導員工作是規范留學生日常管理、提升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基于留學生管理工作特殊性,留學生輔導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思政水平、流利的外語聽說能力、基本的外事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基本的心理知識等五個方面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留學生輔導員 職業素養
近年來,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來華留學規模持續增長,我國已是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根據教育部官網上發布的數據,2017年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學習,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約7.58萬人,比2016年增加18.62%。與2016年相比,前10位生源國穩中有變,依次為韓國、泰國、巴基斯坦、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和老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占總人數的64.85%,增幅達11.58%。
隨著高校來華留學生的規模的快速擴大,一些涉及到留學生教育工作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說生源質量把控不嚴,留學生教學培養質量不高,留學生日常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這其中,個別高校對于留學生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留學生學風較差的問題尤為突出。為規范學校招收、培養、管理國際學生的行為,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制定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設置國際學生輔導員崗位,了解國際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及時做好信息、咨詢、文體活動等方面服務工作。國際學生輔導員配備比例不低于中國學生輔導員比例,與中國學生輔導員享有同等待遇。由此可見,在國家層面對于高校留學生輔導員的工作高度重視。
目前,國內大學生的輔導員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高校都大力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為輔導員發放專門的津貼,乃至在職務晉升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對于外國留學生的管理來說,專職督導員的配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配備留學生專職輔導員有利于規范在校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幫助留學生養好良好的學風和作風。由于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和行為習慣都不一樣的留學生開展工作,留學生輔導員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和特殊要求,比國內學生的輔導員工作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因此,對于從事留學生輔導員工作的人員來說,應當具備與之相應的職業素養。
筆者認為,作為留學生輔導員,應當具備如下五個方面的職業素養。
一是應當具備良好的思政水平。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由此可見,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對留學生輔導員也是同樣如此。留學生輔導員代表學校與留學生打交道,與留學生的接觸最頻繁,可以說輔導員的形象和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學校的形象和水平,這就要求他們具有過硬的政治素養水平,在工作當中體現應有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道德規范,在留學生當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和威信。具體來說,留學生輔導員應當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守國家關于來華留學教育的指導原則、法律制度和管理規定,執行學校來學留學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切實增強做好留學生輔導員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謂“正人先正己”,留學生輔導員在管理留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不能因為留學生的特殊身份而放松對他們的要求,切實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加強對留學生的法律法規教育,確保學校管理措施執行到位,要成為留學生尊敬的師長。
二是應當具備流利的外語聽說能力。作為留學生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留學生輔導員經常要和留學生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這就要求他們和留學生溝通沒有語言的障礙。盡管目前為留學生開設漢語課是各個高校的普遍做法,但是大部分留學生的漢語都達不到自由交流的水平,特別是對于剛入學的留學生。而剛入學的留學生恰恰是最需要和輔導員進行溝通的時期,也是給留學生施加正面積極影響、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學風和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需要輔導員能夠用外語和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對于非外語專業的留學生輔導員來說,應當主動加強學習來提升外語聽說能力,從事留學生管理工作無疑對于提升外語交際能力是很大的一個利好條件,因為使用語言是學習語言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據筆者觀察,外語水平好的輔導員在與留學生的溝通中更加自信和自如,也更加積極主動的和留學生進行溝通。
三是應當掌握涉外工作的基本要求。從工作屬性來看,留學生輔導員工作無疑也屬于涉外工作,所以留學生輔導員也應當熟悉和掌握外事工作的通用要求。人們常說“外事無小事”,留學生輔導員需要切實增強做好外事工作的大局意識和政治敏感性,一個首要的任務就是安全管理措施到位, 確保留學生隊伍的安全穩定,避免發生涉外安全事件和敏感事件。其次,留學生輔導員需要熟知黨和國家對于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政策和要求,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務必做到內外有別、內緊外送,避免在留學生當中談論敏感話題和發表不當言論,避免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泄密行為。再次,留學生輔導員要尊重留學生個人的宗教信仰,但是絕不能組織留學生進行宗教活動或者為他們提供宗教活動的場所。
四是應當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后,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存在跨文化適應的問題,在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感受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適應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生輔導員應當關注和重視他們的跨文化適應問題,從文化適應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去關心和幫助他們去克服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帶給他們的挑戰和壓力。留學生輔導員需要根據留學生的個性去幫助留學生實現跨文化適應,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留學生來說,跨文化適應的問題一般表現的較為明顯,是需要重點關注和幫助的對象。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問題是當前來華留學教育研究廣受關注的一個領域,相關的研究和文獻比較多,留學生輔導員應當有意識去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文章,學習別的高校好的經驗和做法。
五是應當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目前在高校學習的中國學生當中,心理問題呈現出多發和頻發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高度重視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中國學生相比,留學生心理問題誘發因素更多,比說像筆者所在的學校,部分留學生的經濟條件不是十分理想,每年都要靠銀行貸款交學費,經濟壓力比較大。此外,部分留學生的學業基礎不是太好,能否通過全部課程考試順利畢業也是很大的一個挑戰。甚至有個別留學生因為精神異常不得不提前回國。對留學生動態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及時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排除心理問題隱患,已經成為留學生輔導員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留學生輔導員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不斷積累做好留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當前,國內很多高校紛紛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除了要拓寬招生渠道擴大留學生規模外,提高培養質量,培養專業達標、綜合素質良好的留學生也是不容忽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模式應當從過去注重追求擴大規模向提質增效轉變。這就需要各個高校更加重視對留學生的規范管理,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的指引,配齊配強留學生輔導員隊伍。留學生輔導員工作應當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留學生輔導員的培養應當向職業化、專業華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A].2006-7-23.
[2]李家軍.試論地方高校留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與對策[A].高教論壇,2013.
[3]陳國明,安然.跨文化傳播學關鍵術語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余偉,鄭鋼.跨文化心理學中的文化適應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5.
[5]淺談高等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9.
作者簡介:
張榮幸,男,助教,南方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來華留學教育。
吳佩賢,女,經濟師,南方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來華留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