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興趣激發;教學策略;提高效益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結合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不斷更新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有效指導學生的學法,通過教與學的生動實踐,不斷涵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語文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本文旨在結合自己多年來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面的幾點認識與做法。
一、尋求機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前如何有效利用較短時間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課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契合點,通過有效的組織活動,將以前學習過的語文知識巧妙融于活動中,通過活動方式來鞏固舊的語文知識,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引發學生質疑,發現新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比如教學《楊修之死》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出示《三國演義》相關文學常識,引起學生對包括《三國演義》等在內的古典名著的回味,激發學生學習經典、感悟傳統文化的強烈欲望。同時,教師還可以聲情并茂地講述《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激發了學生感悟原文的積極主動性,順理成章地引入到新課教學。
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去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語文情景中受到啟發和熏陶。由于學生好動,想象豐富,學生往往會在情境中提出一些離奇的問題,哪怕是不著邊際的問題,作為教師都要耐心聽取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表情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認真聽取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同時,教師在言語方面,要做到抑揚頓挫,模仿情境中人物的語言及動作,引導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就是教學情境中的主人公。教師通過抓住機遇,掌握時機,創設的教學情景,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二、注重差異,因人施教,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課本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編排的。教師在處理教材的時候,要首先弄清學生的具體情況。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可以把學生分層幾個層次,對不同的學生,選取學習內容,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分層目標,分成教學”的教學原則,去有效整合課本。教師要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在實際中引發學生找到探究活動的內容,產生更高層的求知欲。
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將語文知識融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朗讀或自編小品中進行表演,學生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這樣讓學生明白語文在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性,又達到學生對語文新舊知識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
三、倡導合作,交流互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學習活動中學生為主體,但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與學生一道學習語文知識。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活動,應該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交流。師生情感得到有效交流,一方面,教師的言行可以影響學生,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做法,便于教師較好地指導學生學法;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可以較好地進行互動交流,情感的融合,教師將學生當著自己的孩子一樣,處處去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猶如自己的父母一樣在呵護自己,學校猶如家一般的溫暖,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當自己有煩心事就會主動找老師傾訴,把老師當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對老師的教學就更加用心,用自己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對學生的愛。因此,語文教師重視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內外結合,注重延伸,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語文角、語文墻報、主題班會和展覽等。教師要善于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這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語文知識得到運用,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在活動中,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語文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語文水平的舞臺,自己有了成就感,學習語文興趣濃,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課內知識輻射到課外活動中去,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用心關注,適時表揚,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自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到了語文知識,渴望得到老師對自己的努力,給予關注與評價,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表揚,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為此,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里特征,一方面要讓學生找到自己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給予欠缺的知識得到補救;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表彰獎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指導正確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新語文學習(教師版)》 2008年04期,劉夫珍;
[2]淺談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職業》2010年06期,朱開秀;
[3]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21期,郭鳳蓮;
[4]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之我見, 《中學課程資源》2008年第10期,王書群;
[5]激發語文學習興趣之我見,《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7年第11期,文旭;
[6]中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之我見,《中小學教師培訓》1995年第06期,黃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