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摘 要 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筆者以“陽光課堂”理念為指導,對信息技術陽光課堂的實踐進行了研究。論文通過分析傳統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分析探討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并進行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課、操作課、活動課的“陽光課堂”相應教學實踐,最終分析實踐研究中制定的教學策略是否可行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 信息技術;陽光課堂;Moodle平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032-01
在陽光課堂的理念中,“陽光”有了兩個最基本的內涵:愛和智慧。陽光課堂是一種“愛智共育”的課堂,它強調以愛心呵護成長,以智慧引導發展。
我們從兩個方面講陽光課堂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心情愉悅、朝氣蓬勃的上課,讓學生能夠互相合作、抒發自己的見解;其次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的,讓學生互幫互助,分享所得。
一、傳統課堂出現的問題
(1)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傳統課堂中教師忽略這些差異,一概而論,將課堂照搬給所有的學生。造成有的學生“沒吃飽”、有的學生“吃不下”的狀況。
(2)對學情研究少。老師不管學生情況如何,只顧自己完成表演,下課后退場。
(3)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最初對信息技術充滿興趣,隨著接觸到的教學方法老舊,課堂內容和形式不生動有趣,使得學生被壓抑、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興趣的流失。
(4)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傳統教育更多的關注了知識,缺忽視了學生的能力。更多的關注了考試,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培養。更多的關注了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更多的關注了當前利益,忽視了學生長遠的發展。
這一系列的現狀使得對于新課堂的探索與實施勢在必行,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動活潑的、發展的個體,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必須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建立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在教學中,認知和情感并重、教書和育人共抓。
二、信息技術陽光課堂實施目標
(1)保護個性,打好基礎。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在課堂的40分鐘中,既學好知識,又能發展所長。
(2)快樂教學,快樂學習。積極營造老師快樂教,學生快樂學的和諧校園環境,為師生減輕心理負擔。
(3)幫助學生為可持續發展做準備。將我們的素質教育實施理想和升學目標結合在一起。除了要滿足家長期望孩子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的目標之外,更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育人目標。
三、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陽光課堂教學實踐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實踐。
理論課,我們采用情境教學,合理引導學生思考得到結論;用微課結合Moodle平臺的方式來進行操作課的學習;對于活動課,我們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一)理論課的處理——情境教學
對于偏向理論與理解的課程,我們選擇設置引人入勝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感受情境,生動學習。在使用情境教學時,為驅動教學,給學生不同的主題任務,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積極思考,緊接著通過探索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二)操作課的處理——微課結合Moodle平臺
信息技術課程中操作課占據很大的篇幅,需要我們對操作課做別樣的設計,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軟件操作時,首先不至于因為不會操作和跟不上而放棄,其次不會因為內容和形式枯燥而放棄。
我們嘗試在Moodle平臺上,借助微課,來引導和輔助學生學習。經過對微課的設計、錄制和使用等一系列的探索過程后,我們利用微課實現分層作業的設置,引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根據Moodle平臺的引導,完成自主學習。我們驚喜地發現,這樣的學習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活動課的處理——小組合作
高中部分的信息技術課程讓學生將所學內容和實際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用它進行合作探究、表達自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高效完成這個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學生不再一動不動地死盯著老師講。在教師作出引導之后,馬上能夠自己動起來,小組成員在融洽的交流氛圍中完成學習,在下一節課繼續該部分的學習時,明確感受到,學生自己探究獲得的知識往往掌握的更加牢固。他們有自己的理解和組織方式,在回顧學習時發現學生對這節內容內化的效果顯著。這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組織小組學習的信心。
四、實踐效果分析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的教學模式,我們采用了不同的調查問卷來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我們驚喜的發現,由傳統單一的課堂向多樣化的陽光課堂轉變,受到學生的極力歡迎。經過一年的實踐探索,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加強,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意識中有了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概念。
從整體來看,學業水平測試的結果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跟過去相比,信息技術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合格率和優秀率穩步上升也給我們繼續探索陽光課堂的實施增加了信心。
參考文獻:
[1]曾繼耘.“陽光課堂”:內涵與特質[J].當代教育科學,2010(2):13-15.
[2]許娟.實施新課改,構建陽光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1):83.
[3]李軍祥.高效課堂的建設[J].科學教育,2011(5):42-43.
[4]孫健.新課程背景下要構建新課堂教學文化[J].新課程論壇,2010(194):5-7.
[5]楊緒紅.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D].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