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玲
摘 要 結課是一門值得探究的教學藝術。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節,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最后幾分鐘錦上添花,余味無窮,給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本文結合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例,對語文課常見的結課方式作了如下歸納:(1)歸納總結,鉤玄提要;(2)升華感情,冶情勵志;(3)課外拓展,遷移延伸;(4)設置懸念,承上啟下。結課的方式還有很多,教者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運用,機智應變,創造出更多有效的結課方式,使我們的語文課堂余韻裊裊,繞梁不絕。
關鍵詞 語文課;結課;例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45-01
結課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指教師在完成一個教學內容或活動時,引導學生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回顧、歸納、概括、梳理、串聯、提煉和深化的教學行為。它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最佳時機,是銜接新的知識、貫通前后內容的紐帶,是從課內到課外,由知識向能力過渡的金橋,是啟迪思考、開發智力的良機。明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指出:“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意思是:寫文章,開頭要響亮,如爆竹炸開,使人為之一震;而結尾要有深長的韻味,如巨鐘撞響,使人深思回味,覺得余音繞梁,不絕于耳。語文教學同寫作一樣,好的結課往往畫龍點睛,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最后幾分鐘錦上添花,余味無窮,給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掌握和運用課堂教學結課的策略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常見的結課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歸納總結,鉤玄提要
這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用結課方式。它是指在新授內容結束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條理化、系統化,意在促使學生抓住重難點、掌握方法、把握規律,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從而增強教學的效果。操作時可以梳理所學知識點,將課文內容、文章結構、寫作手法、藝術特色、知識規律等作提綱挈領式的總結、歸納、概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課的結課可這樣設計:教師在分析課文、引導學生填寫內容梳理表的基礎上,提煉出“變”和“不變”兩個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思考小說中哪些在變?哪些始終不變?經過討論,學生們認識到:于勒身世發生了變化:貧窮-富裕-貧窮,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也隨之變化:攆于勒-盼于勒-躲于勒;唯一不變的是菲利普夫婦虛偽、冷酷、自私、貪婪、唯利是圖的性格,從而歸納出本課的主題思想: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老師言簡意賅的總結,恰到好處的板書,幫助學生理清了知識脈絡,加深印象,使知識在反芻中得以鞏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升華感情,冶情勵志
文本內涵往往比較豐富,有待深入挖掘。結課時,教師把握好時機,借助于自身的知識積累,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加工、提煉、點化或縱情渲染,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情思之弦,激發他們的美好感情,達到課雖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收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
教師飽滿的激情、詩一樣的結課語言,創設了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共鳴,課堂處處涌動激情。可以想見,課雖然結束了,孩子們的心卻被點燃了,他們被行道樹甘愿自我犧牲、以苦為樂的高尚靈魂、偉大精神深深感動了。
三、課外拓展,遷移延伸
一堂好課的結束,有時并不意味著學生學習的結束,可能是一種新的學習開始。所以,結課時教師除對課堂上所學內容作出概括總結外,還可以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因文制宜,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引向生活,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縱深。
在《威尼斯商人》一文結課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夏洛克與葛朗臺、阿巴貢、嚴監生合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四大吝嗇鬼”,請同學們課后找來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莫里哀喜劇《慳吝人》、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進行閱讀,深入了解這些吝嗇鬼形象。教完余光中的《鄉愁》時,就推薦學生閱讀席慕蓉的《鄉愁》;教完詩歌《在山的那邊》,建議學生去讀《山民》;教完《大自然的語言》一文,讓學生課后收集農諺,了解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這樣,學生帶著任務下課,自覺去課外求知,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這種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結課方式,把語文學習引伸到廣闊的生活,擴大了閱讀面和知識面,開拓了視野,提高了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使學生跳出課堂的局限。
四、設置懸念,承上啟下
懸念,對學生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它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一種躍躍欲試的急于求知的迫切心理。在結課時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給學生布一點“疑云”,設置一些懸念,提出一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而不發,留下一個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產生一種學習期待,就會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這種方法既要對既往教學過程的歸納與總結,更要為未來教學種下希望。既可用于兩篇課文之間的教學銜接上,也可以用于一篇課文教學的跨課堂連綴處。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結課是一門值得探究的教學藝術,教者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對象靈活運用,機智應變,創造出更多有效的結課方式,使我們的語文課堂余韻裊裊,繞梁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