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娟
執業獸醫在整個畜牧獸醫行業里全部歸由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不存在利益問的不和諧問題,但是實際上這一制度的形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也有諸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為進一步推行執業獸醫制度建設,實現獸醫職業化發展,行業化管理,我們按照《甘肅省獸醫局關于開展執業獸醫制度建設專項調研的通知》要求,采取召開座談會、走訪從業人員等形式,對全縣執業獸醫制度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
1獸醫從業人員的構成
據調查,涇川縣獸醫從業人員由在崗的官方獸醫、鄉村獸醫、營藥兼職獸醫和退休獸醫四部分組成。經統計,全縣獸醫從業人員405人,其中官方獸醫136人,鄉村獸醫191人。營藥兼職獸醫20人,退休獸醫58人。
2獸醫從業現狀
2.1在編獸醫數量增加。目前,全縣14個基層畜牧獸醫站共有在編在崗獸醫(官方獸醫)136人,而2007年全縣基層畜牧獸醫站有從事獸醫經營性技術服務的在編在崗獸醫69名,相比增加了67名。
2.2鄉村獸醫數量增大。據調查清理統計:全縣登記在冊的鄉村從業獸醫191人(包括鄉村防疫人員)。與2007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2.3營藥兼職獸醫減少。全縣目前現有登記在冊的從事飼料、獸藥的個體經營者(戶)20人,與2007年相比減少一倍多。他們中。原有相當部分目前已基本“歇業”。
2.4退休獸醫重操舊業。目前。全縣有畜牧獸醫站退休人員58人。他們退休后應養殖者要求。目前仍有部分人員階段性地從事農村獸醫診療技術服務。以上四部分從業人員中,以官方獸醫居多,而在其他獸醫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兼職、或間斷性地從事仔豬閹割、動物疾病診療和少量畜禽人工授精等技術性有償服務。以此為職業維持生計的人數逐年極少。
上述獸醫從業人員的數量。并不等同于實際需求的數量。隨著畜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養殖形式的轉型升級使原有的傳統獸醫的需求數量出現“過剩”的現象,加之業務量的萎縮使從業人員收入成倍減少。導致部分從業人員快速退出,不愿意參加執業獸醫資格考試。
3執業獸醫制度建設情況
通過六年的考試。涇川縣取得執業獸醫資格證的人員僅僅只有9名。而且都是在崗的工作人員。其他獸醫從業人員沒有一人獲得執業獸醫資格。
4執業獸醫報考人員偏少原因分析
4.1業務萎縮造成人員過剩。散養農戶減少、規模養殖場自給自足、疫病防控能力增強。獸醫從業者參加診療活動的業務量也相應的減少了。以前一名獸醫每天能診療多起動物疾病,每月收入數百元或上千元。現在數天都無一起病可看,每月收入不過幾百元;過去一個飼料經營戶每天能銷售幾百公斤甚至數噸飼料,月純收入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現在幾天“不進賬”的情況也經常發生。這是導致報考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
4.2社會平均收入差距擴大。鄉村獸醫在進行診療活動時都是走村串戶式的上門服務。工作條件艱苦、環境差,而且還要承擔一定的診療責任等風險。而他們所獲取的勞動報酬的多少卻與社會其它行業所獲報酬的多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種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的關系導致很大一部分原從業人員歇業退出。使獸醫從業人員不愿意參加執業考試,因為靠獸醫這一行業已經難以維持生計。
4.3社會缺乏獸醫工作認同。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獸醫工作存在偏見,使獸醫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待遇“三低”的狀況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使獸醫工作者心存諸多疑慮和困惑,加之當前選擇渠道多、就業范圍廣、勞動報酬相對偏高。以至于出現了老獸醫在崗不敬業、年青獸醫覺得這是不體面的職業。因此造成大學生進來想出去、社會青年厭視不愿學等。
5解決途徑及辦法
從上述調查結果和原因分析中筆者認為要全面推行執業獸醫制度建設,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強化宣傳,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執業獸醫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的必要性和制度內容等進行宣傳。提高社會對執業獸醫制度的認識。二是對鄉村獸醫、鄉村防疫人員、畜禽養殖場、種畜禽場和獸藥飼料經營企業全面推行執業獸醫制度,確保畜禽生產安全。三是落實勞動報酬。對鄉村獸醫,鄉村防疫員參考所在村干部的工資補貼標準。由財政預算專款解決其勞動報酬,調動其參加執業資格考試的積極性。這是解決主要問題的核心。四是強化技術培訓。業務主管部門要強化對鄉村獸醫在實施診療活動中的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的培訓,每年至少舉行兩次以上的免費培訓和經驗交流,讓他們能迅速融入到現代獸醫工作的隊伍中來,樹立起對工作的信心和得到群眾的信任。這樣。有效提高獸醫人員的技術服務水平。增加了社會對獸醫工作的認同感。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畜牧業作為涇川縣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獸醫人才特別是執業獸醫的需求量必將大幅提升,我們應通過政策優撫、拓寬從業空間等方式。吸納一批學歷高、能力強、水平精的獸醫專業人才,為涇川縣在今后一個時期畜牧業快速發展做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