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標

我們寨邊聳立著一棵高大挺拔的紅豆杉,高20多米,樹圍要四個人才能合抱,樹冠覆蓋好大一片地面。它屹立在進寨子的路口,為人們迎來送往、遮風擋雨,像一位赤誠的衛士日復一日地守護著寨子,人們稱它為“風水樹”。
這棵紅豆杉有多少歲數已無從考證,據爺爺的爺爺說,自他們懂事起樹就這么大了。如果從我們寨自宋朝天圣年間就有人居住算起,這棵樹應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它身上長有一層灰褐色的裂條皮層,附生著一層淺花似的苔蘚,樹干的一枝頂端已經干腐,顯示出它歷經歲月滄桑和風霜磨難,但它仍遒勁挺拔,油亮光滑的綠葉對稱地排列,密密匝匝,一年四季蔥蘢常青。那蓊蓊郁郁的綠,揮灑著蓬勃的生機,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記錄著滄海桑田和人間喜怒哀樂,每一根樹枝、每一張葉片,都寫滿了一個個故事,每每走近它,我都被它非凡偉岸的氣勢所震撼,不由心生幾分敬畏。
我們寨子是在一條河邊的山灣里,有兩條山溪從遠山上流下來,據《侗族進寨歌》記載,到寨上最早的祖先先是進入右邊的一塊坡地開發居住,由于雨季時節溪水常常暴漲沖毀家園,后來便紛紛移居至兩條溪水中間的小坡地生活。不料密密實實的幾十戶人家竟遭遇兩場火災,于是人們再次遷徙,把家建在了現在左邊這塊稍平緩的空地上,開始在這里艱苦創業,休養生息。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如今都已變為田地,只有從石頭壘砌的層層平臺和留下的一些人工痕跡,才能穿過長長的歲月時光,依稀可以想象出當年這里曾經熱鬧過、喧囂過,那些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們曾經在這里歡樂或憂傷或痛苦過,歷史的煙云早已被歲月塵封得嚴嚴實實,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有一份思幽懷古的情思了?,F在我們寨子的幾十戶人家緊挨著這棵紅豆杉,與它朝夕相處,因為受它呵護,已生生不息地傳承了許多代人,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創造著自己的生活,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時序輪轉,日月沉浮,紅豆杉像一位飽經風霜、洞察世事的老人,在歲月的更迭中默默地守望著,無論是風霜雨雪還是月圓月缺,都濃縮在它的記憶年輪里,刻在它的生命歷程里。生活在這一方熱土上的鄉親們,和紅豆杉一樣呼吸著藍天白云下帶著泥土氣息的芬芳空氣,吮吸著這片土地上的養料和水分,從生到死,都在紅豆杉的深情注目中,接受它的護佑和愛撫。
小時候,我們常常在樹下做游戲、捉迷藏,把無數的純真與歡樂織進了大樹的年輪里。秋天,紅豆杉結滿了紅紅的果實,樹枝也被壓彎了,我們瞅準時機,躲過大人的眼睛,一個個像猴子一樣偷偷地爬到高高的樹上,選擇果子最多最紅的一枝,餓虎撲食般地在樹上吃起來,等把肚子填飽了,才折一些小枝丟給在樹下已望眼欲穿、爬不上樹的小伙伴。紅豆杉的果實煞是逗人喜愛,肉色鮮紅粉嫩,色澤飽滿,在綠葉叢中透著迷人的光彩,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放進嘴里,輕輕咬一下,一股甘甜清香的汁液漫出,用舌尖將柔軟的果肉舔凈,吐出果核,那曼妙的感覺令我至今仍回味無窮。每到這個時候,紅豆杉成了我們圍繞的中心,樹上樹下充滿了我們歡樂的笑聲。大人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是不給我們爬上樹去的,一旦發現,就會一路吆喝趕來,這時我們立即一溜煙地從樹上滑下來,跑得無影無蹤。
常言道,樹老成精。聽寨上的老人講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突然打雷刮風,天陰沉沉的,大雨很快就要到來,一個村民曬在屋邊的谷子眼看就要被雨淋濕了,這時不知從哪里鉆出來幾個小孩,靜忙用谷墊把谷子蓋好,他們一見人便蹦蹦跳跳地往紅豆杉那里跑,跑到紅豆杉樹下就不見了,人們說那是“山伙伴”住在樹上。于是寨上的人對紅豆杉更加崇敬有加,有為體弱多病的小孩拜樹為干爹的,有求大樹保佑平安、保佑發財的,有祈求風調雨順的。人們在這里跪拜磕頭,攀親結緣,樹下常常香火繚繞,紙灰飄飄,紅豆杉成了人們心中神圣的仙樹。
“文革”時有人借“破四舊”名義,要將這棵紅豆杉砍伐賣掉,村民們白天黑夜自發輪流守候在樹下保護,使這棵紅豆杉得以保存下來。如今,紅豆杉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法律來保護,紅豆杉再也不會輕易受到戕害威脅了,善哉!
這棵穿越千年悠悠歲月的紅豆杉如今依然傲然于天地間,沐浴著天地的日月精華,英姿颯爽,生機盎然,不僅是我們寨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更是游子記住鄉愁、思念故土的感情符號,它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目睹著村寨的發展進步,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歡樂與痛苦,庇護著寨上的安寧與幸福。有了它,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有了它,我們寨子更加古樸厚重,更加生動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