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帥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七隊 湖南衡陽 421001)
地質勘察過程中遙感技術的應用十分普遍,過去一段時間,人們在地質勘察過程中對遙感技術的應用僅停留在二維方面,這導致獲取的數據相對較為單一,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也存在一定差異,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工程來說,該項技術無法滿足使用需求。近幾年,三位遙感技術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精度不足的情況,可見,加強對三維遙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的研究是必要的。
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如果采用常規的二維遙感,勘察工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無法準確勘察過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細節內容,這也就降低了勘察的質量[1]。而采用三維遙感技術的不同,在工程地質勘察中,可以對比多維度數據,確保勘察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對三維遙感技術進行應用,可以直接獲取三維空間的實際形態,以立體角度對地質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準確描述地物各個方面的信息內容,可以更加準確的描述被觀測對象,直觀展示地物形態。
通過對三維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地質勘察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項數據與各個空間點相對應,從而完成對各項數據的科學處理,從而實現宏觀區域地質與微觀地質圖像的平滑過渡。
工程地質情況會隨著時間段推移發生改變,在對三維遙感技術進行應用時,適當引進時間緯度,因此可以動態模擬地物的實際變化情況,并且對其隨著時間發生的改變進行分析[2]。
勘察工程地質前,要對工程項目涉及到的各項數據內容進行收集,其中包括項目的線路設計圖、地形、地質圖等各項影響資料,完成相應的資料收集工作后,要做好整理工作,對資料進行合理分類,方便日后各項工作中對其的合理應用,從而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打下一個堅持的基礎。
依據收集到的各項基本材料,適當處理各項數據內容,將收集到的數據都作為遙感建模的主要依據。通常來說,數據應當依據下列要求進行處理:
(1)對收集到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圖紙進行掃描,通過該方式獲取矢量化數據,并依據具體情況,完成相應的賦值操作。
(2)矢量數據格式的合理轉換,應當將矢量數據格式統一轉換為與建模軟件相符的數據格式,同時應當要做好投影變換和拓撲關系處理。
(3)處理遙感影像,該項工作主要包括投影校正、構建三維可視化模型等。
以遙感地質解譯信息為基礎,與三維可視化模型相結合,對野外實際調查數據進行合理應用,通過該方式提取工程所在區域范圍內不良地質、地質環境災害等各項信息,對該區域地質資料進行補充,并且要做好相應的完善工作,從而使工程地質勘察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通過對三維遙感技術進行應用,可以得到大量的數據,以及工程地質信息,在處理過程中,通過對不同軟件的合理應用,完成各項數據格式的合理轉換與切換,再將獲取到的數據輸入到三維遙感工程地質平臺中,實現數據入庫[3]。
將大量的數據輸入到數據庫中后,應當采取組合疊加輸出的方式完成數據輸出,同時在該過程中,應當同步輸出地質、地形、攝影等要素,最終獲取到形象、立體、全面影像圖,從而為工程野外調查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依據,與此同時,在具體作業過程中,可以將線路、地質三維動畫合理的集合在一起,為選線等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素材支持。
工程勘察過程中,依據采用三維遙感技術得到的勘察結果,可以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其中包括的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了解工程所在區域具體情況包括的內容
依據獲取的信息,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可以選擇合適的地點、線、面,并以此為依據,對鉆探、物探等勘探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為綜合勘探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
針對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數據繁瑣、格式類型多等情況,在處理數據過程中,針對格柵圖格式數據,可以通過掃面的方式獲取相應的數據,然后統將數據坐標都轉換成WGS84格式,同時獲取該格式下坐標投影[4]。針對矢量圖格式數據,要做好數據分類工作,將涉及到的各項數據分別歸納到線、點、面屬性中,并且應當構建一個隸屬關系表,方便人們的對各項數據進行應用。
受地物、地形本身模型影響,地質建模難度較大,針對該情況,應當利用地形數據、谷歌地圖全球影像,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借鑒類似工程三維遙感建模獲取的成功經驗,對建模中出現的各項問題加以解決,從而提升建模的可靠度。
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三維模型的精度會受到許多地貌因素對影響,這也就導致三維模型的精度經常無法滿足要求。針對該項情況,應當對多源、程度不同類型的遙感平臺進行合理應用,獲取多尺度遙感數據,從而提升三維模型精度,滿足人們的具體使用需求。
地質勘察工作對工程的施工會具有指導作用,并且會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直接影響。三維遙感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其在地質勘查中有著良好作用,并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人們在地質勘察過程中,要加強對三維遙感技術的應用,使其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