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倩 王 朦 李 濤*
(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1999年,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0%),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據寧夏新聞網2017年8月27日報道,截至2015年年底,寧夏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83.8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2.6%(見圖1),80歲以上高齡老人9.4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1.2%。預計到2020年,寧夏老年人口將達到100萬人以上,其中,銀川市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9萬人左右,占寧夏老年人口的29%。

銀川市雖然沒有長期的跟蹤調查老年人的養老意愿統計數據,但就上海市的數據可以作為普通民眾的意愿,數據表明當下老年人對養老模式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原有家庭或住區作為養老場所[1],那么對于現有住區的適老性就有了新的挑戰。本研究就銀川市既有住區在公共空間上的適老性問題做有限的調查研究。
住區的公共空間泛指住區內的室外空間,內涵上強調這個室外空間的公共性和交往性。
在本研究中住區公共空間具體指:
1)道路及步行系統,如車行道、步行道、步行道標識系統、步行道相關尺寸、步行道周邊環境等;
2)活動場地,如園圃空間、健身空間、交流空間;
3)環境小品及相關設施,如鋪地、扶手、雕塑小品、臺階坡道、室外座椅、戶外照明、綠化景觀等。
結合以往文獻研究及調研結論,在住區公共空間的適老性評價及判斷上,我們從以下四點進行討論:
1)空間的可交往性,老年人在進行戶外活動時通常有多的溝通和交流,所以在空間上應該選擇較多的座椅、良好的景觀及一定的私密性空間;
2)空間的可達性,這里的可達性特指對老年人來說是能夠容易到達,減少其步行的距離和難度;
3)空間的無障礙性(安全性),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弱,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當盡可能的減少臺階高差、增加道路的防滑性等;
4)空間的易識別性,針對住區適老性,應當設計大且清楚的空間引導標識,還有易于識別的色彩搭配等。
本次研究隨機挑選了銀川市幾個既有住區進行研究(見表1)。涵蓋了銀川市三區兩縣中的西夏區、金鳳區、興慶區及賀蘭縣;住區的建設年代從1995年—2016年期間都有涉獵,研究對象的選擇在橫向及縱向上都具有廣泛性。

表1 研究調查對象的信息表
棉廠小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周圍基礎設施完善,醫院,學校,超市均有分布,靠近寧大商圈,周圍外來流動人口較多。周邊交通便利,屬于鬧市區。小區內有多塊花園,有一個小區廣場(見圖2),有一塊健身空間。棉廠小區屬于開放小區,外來人口比較多。小區總共有10棟樓,近400戶住戶,屬于銀川的老舊小型社區,老人也相對多一些。

2.1.1公共空間現狀調研
小區內有多塊綠地,一塊小廣場。小廣場上有健身空間,安裝有部分健身器械。但是小區缺失交往空間,沒有合適的地方提供給老年人交談聊天,老人們聊天都在墻拐角,自己帶著凳子馬扎,坐在一起。小區的廣場管理不到位,各種車輛停在廣場上,就像停車場一樣(見圖3a),圖3b))。老年人無法在廣場上進行安全的鍛煉,廣場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作用。小區的綠地花園也被一些居民占據,成為自家的菜地。這種行為既自私又損害公共空間。小區內也沒有可以乘涼的樹蔭和類似場所。這導致小區內的老人在小區內的可交往性極差,導致老年人到小區外面去找地方鍛煉,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也增加了老人出行安全隱患的概率。
2.1.2老年人活動現狀調研
據調查發現,小區內老人的交流很少,只有部分老人在角落交流,還有少量的老人在散步。老人們的主要活動地點除了樓房墻根下還有小區廣場以及小區內的道路。
1)小區廣場作為小區老年人活動最頻繁的地點本應該得到重視,但是卻被小區的私家車占用作為停車場(見圖3a))。這嚴重影響到了老人的日常健身和交往的需求。
2)小區道路較為平坦,有人行道與車行道的明確區分,但是小區內時常有施工的情況(見圖3c)),會影響道路的平整,這對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有了一定的影響。
3)小區花園綠地有被個人占用的情況,這是對公共資源的不合理侵占。小區物業作為小區的管理部門不僅不進行監管而且對花園的維護也非常不到位,很多花園綠地都荒蕪(見圖3d))。

2.1.3適老性狀況總結
經過詢問小區內老年人,大多數老年人認為小區內的鍛煉空間以及交往空間不足。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1)開辟獨立的停車場,防止私家車占據小區廣場。
2)加強對花園綠地的管理,防止公共花園淪為私人菜地,增加小區環境的宜人性。
3)在小區內安裝公共座椅,提供給老年人休息,并利用座椅營造交往空間,提高空間的交往性。
景安家園(如圖4所示)位于銀川市閱海7號路,賀新路西,小區西邊接近正源北街,附近有醫院、市場、學校、超市、加氣站,一條主干道路:正源北街。西湖苑是景安家園小區建設的二期工程,都屬于新建失地農民安置小區。
2.2.1室內活動現狀調研
景安家園東門入口50 m處,有社區服務中心,其內部設有老年棋牌室,乒乓球室。棋牌室采光較好,內部設施卻相當簡陋,僅有4張棋牌桌,還有1張人為搭建的桌子。內部衛生可以看出有人打掃,但是調研時滿地煙頭,衛生較差,這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活動室內部分設施遭到人為的損壞,存在安全隱患。長椅一條腿已經壞掉了,人為搭建的桌子也是由壞的棋牌桌拼建而成的(見圖5),這樣的設施很容易造成老年人摔倒。

社區的乒乓球室,內部非常整潔衛生,采光好,空間也是十分寬敞。乒乓球桌高度也是可調節的,適合老年人使用。
2.2.2室外公共空間現狀調研
西湖苑小區內可供老年人閑聊休息等使用的公共設施非常少,西湖苑小區居民將安全通道護欄捆綁上坐墊供老人平日里休閑,曬太陽使用的“長椅”。據向小區管理人員訪談得知,西湖苑小區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占社區總人口比例的15%。這樣高比例的老年人住區中老年人的生活顯得十分不便。由于社區缺少可以供居民室外休閑納涼的涼亭、桌椅,有很多老人便選擇了光照充足的地方找來閑置家具,木板自行搭設平臺一起娛樂打牌,社區老人圍坐在南墻下打牌的場景(見圖6)。



景安家園小區公共設施相比西湖苑要完善些,小區內涼亭、連廊等都有設置(見圖7)。且小區內有5處中小型廣場,為跳廣場舞的阿姨提供有3處可以跳舞的場地。但是個別公共設施遭到人為破壞,一些石桌被人為搬移,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場面慘不忍睹(見圖7)。
小區廣場上也設有很多種類的健身器材供居民使用,場地開闊,健身器材種類齊全(見圖8)。
2.2.3適老性狀況總結
經過調研發現,景安家園及其二期(西湖苑),在老年人交往空間營造上都比較缺乏,以后應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造:1)加強室內老年活動空間的安全保障,適合的桌椅、健康的環境等。2)加強對戶外桌椅的保護。3)在老年人喜歡停留的空間增設桌椅,營造交流空間。
經過對銀川市既有住區的調研發現:每個小區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適老性的問題,由于建設年代、小區的規劃設計、物業管理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綜合起來比較突出的問題多出現在道路分化不清楚、路面及鋪地不平整、綠化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無殘疾人坡道、健身廣場空間的排水不暢,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造:
1)道路整改。將人車道路分開設置,安裝減速帶控制小區內的車速;設計合理的停車位,劃分專用殘疾人的停車位,避免車輛占用人們公共活動的空間。
2)增加、改建休閑廣場。將硬質鋪地的廣場材料換成軟質的材料,增加老年人活動的安全性,同時增加座椅,合理擺放,給老年人提供適宜的交流場所。
3)綠化整改。設計適合老年人的一些景觀小品,種植一些有益老年人的植物,用植物營造出適合老年人的公共空間。
4)加強物業管理。小區物業應該有效的保證公共空間的合理使用和室外公共服務設計的保護和維護。
隨著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嚴重,人們更多的選擇居家養老,更愿意在原居住環境中養老。原居住社區應做好住區公共空間適老性的改造設計,這不僅要求設計人員應該更多學習老年空間設計方法和原則,并且要求物業管理人員也應當具備住區公共空間適老性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