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
【摘要】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已經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通過重視培養學生一般的解題策略和方法;重視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通過重視直觀手段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題目的深層含義,以及通過安排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題的能力四個方面,探索了應用題的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這些策略可使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關鍵詞】應用題 解題能力 數量關系
當我們需要解答一道應用題時,一般要經過以下四個基本步驟:
(1)理解題意,即在認真讀題的基礎上搞清楚應用題敘述的事件,明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將條件和問題從應用題敘述的事件中分離出來并正確理解它們所表達的意思,為后面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答做好準備。
(2)分析數量關系,也就是在弄清題意上分析、應用題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式解答,在正確理解題中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作為數學問題的應用題轉化成數學算式或方程,并算出結果來。
(4)檢驗并寫出答案,這是解答應用題的最后一步,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評價,確信自己的解題正確無誤后寫出答案。
解題的四大步驟若能很好的完成,那么一道應用題基本上可以正確的解答出來。這四大步的實質是讓學生正確的讀懂題意,然后進行解答。下面通過一個實例,說明應用題一般的解題策略。
例1:新興農具廠裝配車間要完成690個噴霧器的裝配任務,前8天每天裝45個,經過技術改革,剩下的任務6天就完成了,這6天平均每天裝多少個?
(1)理解題意:這個題已知需要完成的任務是690個,前8天已經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6天完成,問的是這6天平均每天裝多少個,可以摘錄已知的條件和問題如下:690個
(2)分析:要求后6天平均每天裝多少個,就必須知道這6天一共要裝多少 ,這可以從總任務中去掉前8天已經裝的個數來求得,根據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可以求出前8天已經裝的個數,因此,這道題可以從這里開始逐步得到解答。
(3)列式計算:(690-45×8)÷6=55(個) ;
(4)檢驗作答:在計算出結果之后,可以根據前面的分析檢查一遍每一步的列式和計算是否也都正確。
注意:上述應用題的解答表示了全部的思考過程和計算過程,實際解答時,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分析問題、提取數據,就能正確地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并寫出答案。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小學生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而且低年級的兒童的思維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就是高年級的兒童在學習比較抽象的知識時,如果沒有直觀材料的支持,也會感到有很大困難。
比如,希望小學五年級有學生92人,在一次農業勞動中,男生人數的一半和8名女生去摘豆,又派12名女生去摘瓜,剩下的平整土地,已知平整土地的男生和女生人數相等,平整土地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比較復雜,為了分析方便,可以摘錄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畫出線段圖來幫助思考。
分析:要求出平整土地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因為總數已知,只要求出其中的男生有多少人即可。
上題中的意思對學生來說太繁瑣了,通過線段圖就可以很明了的將題中的關系理清楚,有助于學生應用題能力的提高。線段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揭露隱藏著的數量關系,掌握數量。
從許多教學經驗看,分析數量關系是解應用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數量關系就是分析題中已知條件和已知條件之間、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接下來,只要正確求解,就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了。
從前面我們知道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厘清其中的數量關系,很多教師和學生感覺最難的就是如何理清和掌握其中的數量關系。針對這個問題,很多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改變敘述方式,有多余條件,自編題或改編題;新增加了星號題和思考題。這樣安排練習,使學生能夠排除應用題中非本質特征的干擾,正確地分析數量關系,對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解題能力有很大益處。
練習不僅形式多樣,還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在練習中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應用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應用題教學中加強解題策略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1]孫榮.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思路之探析[J].小學科學,2014,(12).
[2]樊賽清.如何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應用題[J].中學課程輔導,2015,(16).
[3]陳蕾.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方法探討[J].科普童話,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