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習杰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樂視網自上市以來,其經營收入和利潤的持續增長一直備受外界爭議,但是近年來樂視網對外披露的報表中顯示出現大額虧損,伴隨著股票的大跌,標志著樂視神話的破滅。早在2015年6月,劉姝威教授就樂視的董事會結構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發表了《樂視網分析報告:燒錢模式難持續》一文,對樂視網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質疑。國內有關財務質量的定性研究理論成果較多,本文基于財務視角利用SPSS軟件結合因子分析法對樂視網的財務質量進行評價與分析,繼而為樂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
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來源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選取了A股市場提供互聯網相關服務的25家上市企業2014—2016年的財務數據作為樣本,通過SPSS19.0和Excel軟件進行分析[1]。
為了更好地評價樂視網的財務狀況,并從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以及資本結構五個方面選取了15個指標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
1. KMO和Bartlett檢驗
本文通過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來驗證指標進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其中KMO統計量為0.774,大于0.7,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的顯著性概率為0,小于0.05,說明所選取的指標適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主成分因子
本文選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如表2所示,前5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4.214%,其余10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約為15.8%。總體上來說,因子分析對原有變量的信息解釋較為理想。
3.主成分因子的解釋與命名
本文通過正交旋轉中的最大方差法來對成份矩陣進行轉化,從而得到了旋轉成份矩陣。第一主因子在X1(每股收益)、X2(凈資產收益率)、X3(銷售凈利率)、X4(銷售毛利率)和X5(營業利潤/營業總收入)等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而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將第一主成分因子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F1;同理可得,第二主成分因子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F2,第三主成分因子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F3,第四主成分因子命名為成長能力因子F4,第五主成分因子命名為獲現能力因子F5。各主成分因子可以表達為:
表1:指標選取表
表2:解釋的總方差(部分)
表3:2016年部分企業因子得分及排名表
表4:樂視網2014—2016年樂視網各因子得分及排名
4.綜合得分的計算與財務質量評價
根據表2,我們可以得到評價財務質量的綜合得分計算公式:
根據上述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所選取的25家互聯網服務企業2016年各主成分因子得分和財務質量綜合得分以及相應的排名,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2016年樂視網的財務質量在所選取的25個企業中排名第21名,處于下游水平。其盈利能力、成長能力以及獲現能力均處于行業下游水平,并對最終的財務質量綜合排名產生了較大影響。單從排名上來看,樂視網的償債能力在25個企業中處于中等水平,并不能說明樂視網的償債能力較好,其償債因子得分為-0.4324,與海虹控股的3.2250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真正意義上來說樂視網的償債能力處于行業中下游水平。而值得肯定的則是樂視網的營運能力,在25個企業中排名第4,但是具體如何仍需進一步的分析。
根據表3的結果,我們只能分析出樂視網2016的財務質量如何,至于樂視網如何從“網紅企業”到如今的神話破滅卻不得而知。因此,本文利用相同的方法對2014年和2015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了樂視網2014—2016年樂視網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況,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表4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樂視網2014—2016年的財務質量綜合得分逐年下降,其中償債能力因子得分和發展能力因子得分下降得異常明顯,而盈利能力因子變化不大。初步認為,引起其財務質量綜合得分下滑主要是由償債能力、成長能力以及獲現能力變差引起的。
在變量的選取過程中,反映盈利能力的有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平均)、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等指標,僅從財務視角來說,樂視網這三年的指標值總體來說雖有一定的下滑,但是下滑趨勢不大,比較符合盈利能力因子得分的變化情況。反映成長能力的有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這兩個指標,而樂視網這三年的指標值有很大幅度的變化,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由2014年的188.79%下降到2016年的68.6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由-70.41%下降到-543.19%,這些都對企業的最終財務質量得分造成了巨大影響。再看樂視網的償債能力,其資產負債率一直在60%以上,尤其在2015年高達77.53%,屬于高負債狀態。2014—2016年樂視網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呈現增長趨勢,并且都大于1,但是并不是說樂視網的償債壓力變小,很有可能是管理層逐漸意識到這一潛在問題而下意識地通過補充流動資金來改善公司的負債結構,實際上樂視網面臨的償債壓力仍在增長。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樂視網神話破滅的背后是企業的盈利、償債、營運、成長以及獲現能力的逐漸變差,最終導致了資金鏈的斷裂。樂視致力于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使得企業在戰略上過度投資擴張,而占收入最大比重的終端業務,其投入與產出不對稱,導致盈利能力低,對于企業的發展戰略影響極大。此外,樂視網在無形資產的核算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爭議,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計提也存在著虛增資產、粉飾財務報表的嫌疑[2]。
如今的樂視,面臨著退市的困境,2017年的年報顯示樂視網巨虧139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樂視要想避免退市,追本溯源還是得從資金鏈入手。第一、積極吸引外部融資,彌補公司目前出現的資金缺口。樂視目前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可以說2018年是樂視的生死存亡之年,通過引入外來資金調整負債結構,逐步降低公司的負債水平,幫助樂視平穩地度過這次危機。第二、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樂視所致力打造的生態模式與其現有的能力并不對稱,所以必須對現有的戰略進行調整,由激進擴張回歸為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提高公司的“造血”能力。樂視之前采用“燒錢”模式來擴展自己的用戶規模,最終投入與產出卻極不對稱,企業如今應當告別過去的“燒錢”模式,向正現金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