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 重慶天健光華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表1:
根據財稅[2008]151號文規定,企業在獲得政府專項補貼時,一般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除非同時滿足財稅[2011]70號文所規定的三個條件,才允許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根據國稅函[2010]79號文規定,企業自開始生產經營的年度,才是計算企業損益的年度,在從事生產經營之前進行籌辦活動期間發生的籌辦費用支出,不得計算為當期的虧損。
企業在籌建期獲得的不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的政府專項補助該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法尚沒有特別明確規定。有一部分地方稅務機關認為只要政府專項補助不同時滿足財稅[2011]70號文的三個條件,企業獲得的政府專項補助當期就應該在當期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也有一部分稅務機關認為,企業正處于籌建期,企業應該按照國稅函[2010]79號文執行,不確認籌建期的損益,當期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
A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主要從事節能材料的生產,目前處于籌建期,預計2019年才開始正式生產經營。在2017年度,A公司發生廠房修建支出9,000萬元,籌建期的籌辦費支出600萬元,獲得地方財政專項補助1億元,上述收入和支出分別計入了會計的在建工程、開辦費和遞延收益科目,A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假設A公司獲得的1億元地方財政專項補助,公司能夠提供財政專項補助的資金撥付文件以及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對該筆資金以及支出進行了單獨核算,那么該筆資金可以在稅法上可作不征稅收入處理。由于會計當年將該筆資金資金確認為遞延收益,沒有確認當期損益,故該筆財政專項補貼不存在稅會差異,不需要在納稅調整。根據國稅函[2010]79號文規定,籌建期的籌辦費支出600萬元,不得計算為當期的虧損,故在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A公司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00萬元,經調整后,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為0,當期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2017年度納稅調增的600萬元籌辦費,A公司可以選擇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申請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根據新稅法對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
假設A公司獲得的1億元地方財政專項補助,不同時滿足財稅[2011]70號文規定的三個條件,則根據財稅[2008]151號文規定,該筆財政資金應在2017年度作為應稅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由于財稅[2008]151號文與國稅函[2010]79號文有一定的沖突,A公司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式處理:
1. 2017年度,A公司廠房仍處于在建狀態,沒有生產任何產品,并取得生產經營收入,根據國稅函[2010]79號文規定,A公司不應該確認當期損益,A公司獲得的1億元財政專項補貼收入應該沖減籌建期的籌辦費,故在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A公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9,400萬元,經調整后,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為0,當期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2017年度納稅調減的9,400萬元籌辦費,A公司可以選擇在開始經營之日轉為當年收入,也可以根據新稅法對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
2. 2017年度,A公司獲得的1億元地方財政專項補助屬于應征稅收入,根據財稅[2008]151號文規定,A公司應該在當期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在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A公司當期征稅收入扣除籌辦費的余額為9,400萬元,故應納稅所得額9,400萬元,當期應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2,350萬元。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可知,企業在籌建期獲得政府專項補助的所得稅處理的核心在于政府專項補助是否滿足不征稅收入的三個條件。如果政府專項補助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則籌建期和政府專項補助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沒有沖突,企業當期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政府專項補助不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作為征稅收入處理,則籌建期和政府專項補助所適用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存在沖突,企業如果當期不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將存在較大的稅收風險。為有效控制風險,建議企業在作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前,與當地稅務機關充分的交換意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維護企業的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希望國家稅務總局能早日出臺相應政策,明確上述事項的稅務處理,減少不必要的溝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