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吳樂珺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陳一
美國東部時間8月23日凌晨0時01分,美國開始實施價值160億美元、針對279種中國進口產品類別的額外25%關稅。中方對美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也在同一時間正式實施。“巨人之戰2.0”,“德國之聲”23日評論說,又一輪美中貿易戰已經打響,全球范圍的分析家們都在問,雙方在這場冒險游戲中還會走多遠。其實,人們可以從正在華盛頓舉行的兩場活動中找到答案:一場是就下一輪加征關稅舉行的聽證會,《環球時報》記者在聽證會現場聽到了大量反對擴大貿易沖突的聲音,但這種民意對美國政府的影響有多大還是未知數;另一場是中美經貿磋商,美國已冒出“占據上風”的論調,這很可能會增加美國繼續冒險的動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援引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斯科特·肯尼迪的話說:“美中之間的鴻溝像太平洋一樣寬,而且正在變得越來越寬,因為特朗普政府認為他們正在贏得勝利,這會使事態升級。”
“中方面對威脅不低頭”
根據此前公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中方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自2018年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征25%的關稅。此舉是對美國向16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稅的回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3日發表談話說,美方一意孤行,于8月23日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明顯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此,中方堅決反對,并不得不繼續作出必要回擊。同時,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征稅措施提起訴訟。
另據報道,中國于23日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301調查項下對華160億美元輸美產品實施的征稅措施。
“這是中方秉承著面對威脅不低頭、捍衛自由貿易不動搖的立場,對美國的關稅措施實施的對等反制。”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23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美方一再擴大兩國貿易沖突范圍,這種一意孤行的做法,不但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而且也置國內民眾意見以及利益于不顧。“對中國而言,面對美方肆意傷害中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我們被迫作出反擊。”
英國路透社稱,美國和中國“嗆辣貿易戰”周四再升級,雙方對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互相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最新實施的關稅將雙方自7月起互課關稅的范圍擴大至500億美元的商品,后續還有更多措施等待出爐,頻添全球經濟增長風險。據分析師計算,每1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受關稅影響,將令全球貿易減少約0.5%。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最新一輪關稅拉開帷幕,立即遭到北京的報復,兩個經濟超級大國的貿易戰開啟新一輪交火。很多美國公司都很擔心,最新措施會損害他們的業務,如果不提高美國消費品的價格,他們將無法承擔25%的關稅。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美國最新關稅適用于包括半導體、塑料制品、化學品、鐵路設備等商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這些商品因“中國制造2025”產業規劃而受益。中國對美國的征稅清單覆蓋333種產品,包括煤炭、廢銅、燃料、鋼材、汽車及醫療設備。一些商業團體已經就日趨升級的關稅舉措的影響發出警告。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稱,美國針對科技產品的新關稅措施“不負責且被誤導的”。該協會負責公開宣傳的執行副總裁海曼在聲明中說:“這些關稅措施不僅會嚴重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和在尖端技術方面的領導地位,還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基礎設施。”
“有接觸就是進步”
正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未能阻止新一輪美國關稅,世界很多媒體對此表示失望。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美國和中國都對彼此商品加征了更多關稅,與此同時兩國貿易談判代表正在華盛頓舉行兩個月來的首次高級別談判,但沒有跡象顯示談判取得進展。由于看不到解決的希望,經濟學家警告說,貿易沖突可能會擴散,將削減全球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22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回答貿易磋商的問題時說:“這些磋商將持續。對此我沒有什么要宣布的……當然我們希望達成對美國更好的貿易協議。”
美國還有人提出“已經占據上風”的論調。美國《福布斯》雜志的文章說,美中兩國談判人員在華盛頓進行為期兩天的談判,努力拆除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爆發貿易戰的引信,但特朗普卻興致勃勃地稱中國經濟存在弱點。《華爾街日報》稱,美方揪住“中國經濟軟肋”,在談判中占據上風,因為中國政府正努力防止經濟增長陷入滑坡。
“心理偏執主導著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對華鷹派的思維”,《華盛頓郵報》稱,美國現在擔心中國快速崛起為一個科技強國,但對中國科技崛起的大部分擔心是毫無根據的。從根本上來講,中國與世界上的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一樣,仍然在努力縮小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科技差距。這種心理偏執已經導致一場破壞性貿易戰。
“貿易爭端的升級只會產生輸家!”德新社23日稱,德國外貿和批發商協會主席彬格曼表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爆發貿易爭端,我們無法成為不受牽連的旁觀者,新的關稅潮不僅會傷害在中國和美國的公司,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世界各地的供應鏈已經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很多分析認為,中國愿意重啟貿易談判“不應被視作是中國開始感受到美國關稅疼痛的跡象”。《今日美國報》援引美中貿易協會副會長恩尼斯的話說:“我們沒有看到這些關稅給中國帶來影響的證據”,“現在,沒有跡象顯示中國來談判是因為他們覺得到時候結束關稅戰和向前看了。”恩尼斯說,認為重啟談判是中國服軟的想法是錯誤的,“那不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中國人是帶著他們的條件來到這里的。”報道稱,分析人士和商界領導人警告說,他們預計這次會談不會取得具體的成果,但會給今后更多輪的談判搭好舞臺。
“盡管各方對正在進行的中美磋商結果期待不高,但還是為這場僵持已久的貿易摩擦帶來一絲回暖信號”,路透社說,多位了解情況的中國官方人士對路透社指出,未來依舊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雙方有磋商有接觸就是進步。
中資企業積極在聽證會上發聲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23日繼續進行,會上反對加征關稅聲音也越來越多。
美國除草設備公司是位于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小型家族企業,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總裁柯尚龍表示,他們產品的供應鏈無法在美國找到替代。如果美國對相關產品征稅,將損害美國普通消費者,加征關稅的行動是在懲罰美國消費者,懲罰美國的就業。而公司產品主要受到婦女和老年人的歡迎,因此擬議的關稅將不成比例地影響婦女和老年人消費者。
《環球時報》記者在聽證會現場注意到,有更多中資企業積極發聲,表達正當訴求。
“美國政府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單邊貿易限制行動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原則,也破壞了世界貿易秩序”,參加聽證會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在發言中稱。她表示,1998年至2017年,中美農產品貿易總額從27億美元增至317億美元,增長近11倍。2017年,中國對美農產品貿易逆差超過164億美元。目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大豆等大宗商品的第一大市場。這一擬議的關稅清單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降低消費者的盈余,并影響以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為重點的企業就業等方面,這將大大損害美國農產品市場。
會后,于露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聽證會進行到現在,不少美國農產品企業和行業協會都表達了反對加征關稅的意見。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會員超過7000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美方獲知中方的意見。
第三次參加聽證會的東南大學學者易波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企業在證詞陳述環節表現得越來越成熟,雖然無法預知美方剔除稅號的結果,但從法律層面來看,意義重大。▲
●本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吳樂珺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陳一
美國東部時間8月23日凌晨0時01分,美國開始實施價值160億美元、針對279種中國進口產品類別的額外25%關稅。中方對美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也在同一時間正式實施。“巨人之戰2.0”,“德國之聲”23日評論說,又一輪美中貿易戰已經打響,全球范圍的分析家們都在問,雙方在這場冒險游戲中還會走多遠。其實,人們可以從正在華盛頓舉行的兩場活動中找到答案:一場是就下一輪加征關稅舉行的聽證會,《環球時報》記者在聽證會現場聽到了大量反對擴大貿易沖突的聲音,但這種民意對美國政府的影響有多大還是未知數;另一場是中美經貿磋商,美國已冒出“占據上風”的論調,這很可能會增加美國繼續冒險的動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援引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斯科特·肯尼迪的話說:“美中之間的鴻溝像太平洋一樣寬,而且正在變得越來越寬,因為特朗普政府認為他們正在贏得勝利,這會使事態升級。”
“中方面對威脅不低頭”
根據此前公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中方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自2018年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征25%的關稅。此舉是對美國向16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稅的回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3日發表談話說,美方一意孤行,于8月23日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明顯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此,中方堅決反對,并不得不繼續作出必要回擊。同時,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征稅措施提起訴訟。
另據報道,中國于23日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301調查項下對華160億美元輸美產品實施的征稅措施。
“這是中方秉承著面對威脅不低頭、捍衛自由貿易不動搖的立場,對美國的關稅措施實施的對等反制。”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23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美方一再擴大兩國貿易沖突范圍,這種一意孤行的做法,不但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而且也置國內民眾意見以及利益于不顧。“對中國而言,面對美方肆意傷害中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我們被迫作出反擊。”
英國路透社稱,美國和中國“嗆辣貿易戰”周四再升級,雙方對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互相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最新實施的關稅將雙方自7月起互課關稅的范圍擴大至500億美元的商品,后續還有更多措施等待出爐,頻添全球經濟增長風險。據分析師計算,每1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受關稅影響,將令全球貿易減少約0.5%。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最新一輪關稅拉開帷幕,立即遭到北京的報復,兩個經濟超級大國的貿易戰開啟新一輪交火。很多美國公司都很擔心,最新措施會損害他們的業務,如果不提高美國消費品的價格,他們將無法承擔25%的關稅。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美國最新關稅適用于包括半導體、塑料制品、化學品、鐵路設備等商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這些商品因“中國制造2025”產業規劃而受益。中國對美國的征稅清單覆蓋333種產品,包括煤炭、廢銅、燃料、鋼材、汽車及醫療設備。一些商業團體已經就日趨升級的關稅舉措的影響發出警告。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稱,美國針對科技產品的新關稅措施“不負責且被誤導的”。該協會負責公開宣傳的執行副總裁海曼在聲明中說:“這些關稅措施不僅會嚴重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和在尖端技術方面的領導地位,還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基礎設施。”
“有接觸就是進步”
正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未能阻止新一輪美國關稅,世界很多媒體對此表示失望。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美國和中國都對彼此商品加征了更多關稅,與此同時兩國貿易談判代表正在華盛頓舉行兩個月來的首次高級別談判,但沒有跡象顯示談判取得進展。由于看不到解決的希望,經濟學家警告說,貿易沖突可能會擴散,將削減全球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22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回答貿易磋商的問題時說:“這些磋商將持續。對此我沒有什么要宣布的……當然我們希望達成對美國更好的貿易協議。”
美國還有人提出“已經占據上風”的論調。美國《福布斯》雜志的文章說,美中兩國談判人員在華盛頓進行為期兩天的談判,努力拆除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爆發貿易戰的引信,但特朗普卻興致勃勃地稱中國經濟存在弱點。《華爾街日報》稱,美方揪住“中國經濟軟肋”,在談判中占據上風,因為中國政府正努力防止經濟增長陷入滑坡。
“心理偏執主導著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對華鷹派的思維”,《華盛頓郵報》稱,美國現在擔心中國快速崛起為一個科技強國,但對中國科技崛起的大部分擔心是毫無根據的。從根本上來講,中國與世界上的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一樣,仍然在努力縮小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科技差距。這種心理偏執已經導致一場破壞性貿易戰。
“貿易爭端的升級只會產生輸家!”德新社23日稱,德國外貿和批發商協會主席彬格曼表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爆發貿易爭端,我們無法成為不受牽連的旁觀者,新的關稅潮不僅會傷害在中國和美國的公司,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世界各地的供應鏈已經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很多分析認為,中國愿意重啟貿易談判“不應被視作是中國開始感受到美國關稅疼痛的跡象”。《今日美國報》援引美中貿易協會副會長恩尼斯的話說:“我們沒有看到這些關稅給中國帶來影響的證據”,“現在,沒有跡象顯示中國來談判是因為他們覺得到時候結束關稅戰和向前看了。”恩尼斯說,認為重啟談判是中國服軟的想法是錯誤的,“那不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中國人是帶著他們的條件來到這里的。”報道稱,分析人士和商界領導人警告說,他們預計這次會談不會取得具體的成果,但會給今后更多輪的談判搭好舞臺。
“盡管各方對正在進行的中美磋商結果期待不高,但還是為這場僵持已久的貿易摩擦帶來一絲回暖信號”,路透社說,多位了解情況的中國官方人士對路透社指出,未來依舊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雙方有磋商有接觸就是進步。
中資企業積極在聽證會上發聲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23日繼續進行,會上反對加征關稅聲音也越來越多。
美國除草設備公司是位于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小型家族企業,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總裁柯尚龍表示,他們產品的供應鏈無法在美國找到替代。如果美國對相關產品征稅,將損害美國普通消費者,加征關稅的行動是在懲罰美國消費者,懲罰美國的就業。而公司產品主要受到婦女和老年人的歡迎,因此擬議的關稅將不成比例地影響婦女和老年人消費者。
《環球時報》記者在聽證會現場注意到,有更多中資企業積極發聲,表達正當訴求。
“美國政府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單邊貿易限制行動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原則,也破壞了世界貿易秩序”,參加聽證會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在發言中稱。她表示,1998年至2017年,中美農產品貿易總額從27億美元增至317億美元,增長近11倍。2017年,中國對美農產品貿易逆差超過164億美元。目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大豆等大宗商品的第一大市場。這一擬議的關稅清單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降低消費者的盈余,并影響以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為重點的企業就業等方面,這將大大損害美國農產品市場。
會后,于露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聽證會進行到現在,不少美國農產品企業和行業協會都表達了反對加征關稅的意見。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會員超過7000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美方獲知中方的意見。
第三次參加聽證會的東南大學學者易波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企業在證詞陳述環節表現得越來越成熟,雖然無法預知美方剔除稅號的結果,但從法律層面來看,意義重大。▲
環球時報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