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群 唐羚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是國家致力于培養具備扎實理論知識,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但從近年來培養歷程看,在醫學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最高層次的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導師、學生、醫院培養滿意度不高的局面[1]。很大一部分取得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的畢業生仍不具備高水平獨立進行臨床和科研工作的能力[2]。就此問題,探索合理的培養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模式,建立、建全培養細則和評級體系,將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與專科醫師的培訓相融合,提高臨床工作能力,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的課題。
一、 完善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培養組織機構、體系
按照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合格評估的指標體系為基本要求,以《關于開展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為參照,持續提高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教學質量,堅持立德樹人引導醫學生健康成長,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組織機構及體系,加強培養機制建設,挖掘培養模式下的教改內生動力,持續深化新時代教學醫院改革,切實推薦我國醫療高端人才培養標準化,規范化。
二、強化導師對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的認識
通過開展培訓、座談等方式強化導師對培養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與科學學位博士研究生的認識,明確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是培養能夠獨立、規范的從事疾病專科診療工作臨床醫師的重要途徑。合格的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應具備豐富的醫療保健通識素養、扎實的專業素質能力、過硬的專科特長以及相應科研教學能力,同時還應具備豐厚的人文底蘊,是綜合素質過硬的醫療專業人才,是我國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中流砥柱。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不能唯科研論,只有在以正確培養目標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下,才可能培養出順應時代要求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
三、優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基礎課程結構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經過本科及碩士階段系統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在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期間,應注重以需求為導向,培養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強化其對于應用型課程的學習,精準的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切實應用于實際診療研究中去,同時還應注重派樣學生了解學科內最新的研究方向,貼近科學前沿,學習創新技術以及新近醫療進展,提高其實際臨床操作能力及診療技術水平。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是衛生醫療事業的高層次人才,在國家實行的三級診療中擔當高層次的診療工作,其職責應為解決基層醫生比較棘手的臨床相關問題,這就要求其具備豐富的專業儲備及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應強化其專業知識水平深度,加強其對疑難病癥的認識與診斷。
四、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臨床科研能力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是提升我國醫療水平的儲備力量,對于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培養也應有所側重,應加強其臨床科研能力的提升,培養其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診療過程中發現的發病機制、病因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等問題提出科學的研究方案,并加以探究解決,從而帶動我國整體的醫療水平發展。
五、全方位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深人文素養
醫學除了具有科學技術的一般屬性以外,還是一門直接面對人的科學,是一門充滿了人文精神的科學。加強醫學人文建設,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已成為保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改善課程結構,強化導師引導,搭建人文醫學環境,三位一體培養學生從患者角度出發,以患者為中心,提升服務意識,完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為廣大病患提供更舒適的體驗。
六、關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發展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不僅要擔任一部分臨床工作,還經常出現超時上班、加班或夜班等情況,同時還需考慮科研工作滿足畢業要求,導致工作及學業壓力大、精神負擔重,休息不足,社會交往少,缺乏鍛煉等狀態。一線臨床醫生猝死現象時有發生,關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身心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組織活動等方式提高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其保持過硬的身體素質以 適應高強度的工作;通過導師積極引導,學校開設心理咨詢等及時解答學生心理問題,確保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以積極向上、樂觀奉獻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是我國醫療衛生人才中的佼佼者,只有在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是綜合素質過硬的條件下,才能保障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穩步推進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曉軍,周華東.培養優秀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新思路的探索[J].重慶醫學,2008,37(7):738-729
[2] 程 虹,諶貽璞. 對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博士的思考[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2012,6( 14) : 414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