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市場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能夠獲取全新的資源、思維和技能,為企業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本文將對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幫助企業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潮流,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實現財務管理的成功轉型。
【關鍵詞】 大數據背景 財務管理 企業轉型
引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了“互聯網+”在多個行業領域的應用,多種運營模式的出現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一定要求。數據資源將會變成企業財務管理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財務人員應不斷培養數據思維,加強對數據信息分析、應用、收集等方面的創新與探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數據信息支持。
一、突破財務決策信息邊界
目前,大部分企業投入了財務管理系統的創新工作中。中石油等諸多大型企業深入開展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集成、多元化投資、現金池統一等相結合的數據庫管理,運用投資計劃系統、預算系統及ERP等現代化信息處理方式,將外部與內部、分公司與子公司間的數據信息進行共享和對接。把原來的幾百個資金鏈條經由數據庫提煉到一百個,做到了金融業務和資源資金的統籌與協調,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財務風險。同時數據庫將企業的成本控制、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實現了財務分析和決策的模板化、數據化,使財務決策對人力資源、技術研發、戰略規劃以及行業發展信息的依賴性更強[1]。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應不斷整合財務和業務信息,突破財務決策信息邊界,防止信息孤島現象的出現,集中利用低成本數據,從而對大數據進行科學管理,有效挖掘企業價值。
二、優化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要想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企業應優化風險管理機制,增強風險的防控與識別能力。在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風險的程度和大小主要依靠數據推理分析,盡管數據推理分析強調了財務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的不同點,但在具體工作過程中仍將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同化處理。而且,財務基本理論關注的是企業降低風險的辦法,面對風險的基本思路就是投資組合、動態調整資本結構等。世界著名投資商巴菲特提出,學術界有關企業風險的定義存在一定偏差,企業風險所指代的應該是損害、損失的可能性,不是β值出現的價格波動,用數學手段來對風險進行評估和制定方案是不合理的,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用概率問題來解決。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應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機制進行一系列的優化。第一,應優化企業風險的基本概念,理性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應從不同角度研究和分析企業風險的成因、現象及要素。第二,應優化企業風險的防控對策,摒棄數理概率,注重風險的組合與匹配。對于財務風險的控制要注重投資與不投資之間的利害關系,判斷是否會導致地位喪失,與流動性風險相比,不投資和過度投資使企業失去的市場主導份額和地位優勢更為嚴重。第三,應優化企業的風險評估系統。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獲得的各種優質主要集中在數據信息上,因此,企業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金融工具的使用。企業財務的風險評估應重視實用性,建立多層面、多維度的信息預測模型,從而模擬新市場、新產品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這種方式有效結合了信息數據價值和傳統數理模型,得到許多大型企業的應用。
三、構建企業文化價值內涵
企業和管理目標和財務的管理目標大體一致,都是為了使企業價值得以最大化。當前的財務理論指出,企業價值內涵主要包括凈資產、現金流和多利潤,因此,企業估值大體上依靠現金流折現、市場銷售比率及市場盈利比率等,價值來源則是盈利能力、分紅能力與自由現金等。但是,根據目前市場股價來分析,財務理論觀點應景開始改變。例如,2014年的半年報上,騰訊的凈利潤超過120億元,估算的市場價值高達9000多億元,中石化的凈利潤為310億元,但估算的市場價值僅有6000億元。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投資者在界定企業價值時不能只注重財務指標,應綜合分析客戶獲得觸網、創新等能力[2]。另外,傳統的企業財務不注重盈利模式,雖然股價明顯處一定的企業價值,但從根本上來看,企業財務管理應注重企業利益,忽略凈資產和股價,做到“有利可圖”。
四、做好投資決策基礎變革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提出,阿里巴巴集團會根據三個標準進行投資決策。一是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增加用戶數目,三是增加服務技術種類。這三個標準目的就是為了深入挖掘客戶,獲得大量的市場份額,阿里和物流公司的合作就有效反映了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投資決策的變革。傳統投資理論依據現金流折現來評估投資的可行性。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企業投資決策方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第一,企業投資決策對現金流過于依賴,如果現金流估計出現偏差,企業的投資就有失敗的危險。第二,這種評估方式不適合現金流較少及預測相對模糊的項目,只適合重資產行業的評估。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大數據具有很高的集成度,比傳統財務工具獲得信息的真實性更強,對重資產投資來說,更大的現金流需要由更準確的估計來保障。其次,如果項目的現金流較少,利用大數據加以分析,不但能做到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考察,也能對企業資源的獲取進行評估,如企業地位、市場份額與產業鏈等。最后,大數據具有實時分析、高效處理、資源海量等巨大優勢,可以使信息數據的驗證和反饋工作更為便捷,實現數據項目的動態對比并及時反饋,反饋的信息數據能增加企業投資的成功率。因此,做好投資決策的基礎變革對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便利。企業應牢牢抓住這一機會,突破財務決策信息的邊界,優化風險管理機制,構建企業文化與價值內涵,做好投資決策的基礎性變革,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志鋒,張艷玲.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和實證研究——以某進出口公司財務信息化建設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18(03):38-39.
[2] 王莉莉,康曉波,李芳.構建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長春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03):46-47.
作者簡介:楊紅丹,女,湖北恩施,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