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和實地考察,發現北海市目前的居住區文化主要有內涵缺失,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等問題。本文結合北海市發展現狀,通過北海市城市發展背景的分析,地域文化的分析,提出今后北海市城市居住區設計的思路和相關解決方法。進一步倡導,北海市居住區的設計理念應該要把當地特色和時代發展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北海特色旅游資源的優勢,締造舒適、有特色的濱海居住區。
【關鍵詞】 地域文化 文化傳承 區域發展
北海市目前的房地產開發規模空前,多以炒房投資、休閑等置業形式。本文通過北海有代表性小區的調查問卷和實地考察發現,小區的景觀規劃和建設方面大致有兩種:第一,低檔社區。主要是草皮為主,植物種植單一,空間層次搭配欠缺美感,配套設施不完善,休息區、指示標識不到位。第二,中高檔小區。單一的歐式風格、東南亞風格、地中海風格,鄉土氣息和地域文化缺乏,傳統文化的傳承缺失。綜上所述,北海城市發展過程中,本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在居住環境中的挖掘和運用應當有所加強,體現北海市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
一、北海市人居環境文化發展背景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北海市指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中央關于貫徹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現代化”。北海的城市建設、居住區的建設應該著力于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體現,是城市文化內涵建設重要的一環。
二、人居環境中的文化體現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北海市的海洋生態、蛋家民俗、傳統文化、人們的生活習慣等文明表現,構成了北海特色的地域文化,有其自身的個性和特色。
2、文化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作為環境設計工作者,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傳統文化裝飾元素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它凝聚著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出具有國家尊嚴和民族特色的圖形、符號、音樂、風俗和精神。中國是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其傳統倫理道德、政治體制、家庭結構生活方式都對環境建筑的形式和景觀設計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北海市居住區的設計和建設中應該發揚傳統文化,增強優秀文化自信,提倡“仁、義、禮、智、誠信、孝道”等優秀文化理念,打造和諧小區、和諧城市、和諧中國。
三、北海地域文化
1、合浦漢墓群與“海絲”遺珍:
北海市合浦縣漢墓文化是歷史內涵的見證。合浦漢墓群出土各種形制的漢代墓葬結構和隨葬珍品,夏商周奴隸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象征——銅鼎、西漢羽紋銅鳳燈、東漢銅提梁壺……一件件設計精妙的國寶級文物讓人驚嘆,其中珍藏的一段段精彩故事。“陶器、琉璃、琥珀、瑪瑙、水晶、金花球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入,見證了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早期始發港的歷史。”上千年來,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貿易口岸的北海,在清同治八年便已有固定航線開往海口、廣州、澳門、香港、海防、西貢、新加坡等地。北海文化底蘊深厚,城市建設應挖掘其文化內涵。
2、南珠文化:
北海市被譽為“南珠故鄉”的地方,合浦自古以出產珍珠馳名于世,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區”之美譽,是享譽中外的“南珠之鄉”。自古以來合浦產過多少珍珠無法統計,僅白龍珍珠城根一地,1975年僅挖出的珠貝殘骸過就達20多噸,由此可見當年合浦產珠量之豐。合浦珍珠產量大,品質好。明朝屈大均《廣東新語》有“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東洋者曰東珠,東珠豆青色白,其光潤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之說。
3、疍家文化:
北海是座古老而又年輕的濱海城市,有獨特豐富的歷史文化。疍家文化就是北海歷史文化中很有鄉土風情的一種。北海半島的海岸線上,從北面外沙島、地角港口到僑港鎮,就是北海疍家文化的發源地,那里居住著一群以“楫為家,捕魚為業”的水上居民,他們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疍家人”。疍家人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這是北海地域文化的特色之一。
4、北海老城:
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發祥地。北海老城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現存格局形成于清末民初。老城格局基本完整,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鮮明。北海的歷史建筑的樣式與風格獨特,遺存豐富,街區和鄉鎮的格局完整,使北海具備了獨特的歷史風貌與內涵。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英、德、法等八國相繼在北海建設了一批西洋風格的建筑。目前北海老街有23座西洋建筑保存完好,這近代西洋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我國近現代社會史、經濟史、建筑史、宗教史、海關史、港口史及對外開放史等領域的歷史見證。
四、北海市區域發展中的地域文化體現
1、北海市區域發展狀況
北海房地產產業起步較晚,近年來,北海房地產產業才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盲目的過度開發,粗放型發展,并沒有體現出北海旅游文化城市的特點,大部分小區在景觀設計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的“特色”可言,文化內涵缺失,品味不高。小區景觀的設計不能體現地方本土性特征。
不注重空間變化,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觀設計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人產生了很大的距離。重外表,使“景觀”成為“僅觀”。大造景觀“特色”,小橋、流水、涼亭、假山、廊柱、花壇、綠地等,單純為做景觀而做景觀,景觀造園材料,并非天然,追求豪華。
2、北海市居住區環境從在的問題
本人對北海市部分居住小區的園林景觀環境進行詳細調查研究,主要有西部冠頭嶺《嘉和·冠山海》、北部外沙《北部灣1號》、南部海灘《海泰別墅區》,重點是開發速度較快的銀海區《海岸華府》、《天寧新城》、《東峰世紀城》、《天賜良園》、《恒大·御景半島》等小區的文化植入和文化展現等進行調查,通過分析研究,發現北海市居住小區文化缺失、品味低端、文化內涵偏離等顯著問題。因此,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文化元素的融入非常重要,文化元素只有和景觀功能相結合,對其形象化,進而景觀化,才能科學合理地表達,并使其融入自然,,能夠得到認同。
3、北海市居住區環境中“文化”的運用
(1)文化影響生活。地域文化、鄉土特色是百姓鐘情的一種獨有特色,人們所期待的歸屬感也因其而逐漸產生,地域文化、鄉土文化與自然的景觀也是人居環境中最有持續性的元素對于人們而言,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可以在博物館里,也可以在千年古鎮里,也可以是一種有聲有色的表演形式。除了這些有形的文化遺產,還有許多無形的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更密切,就存在于你我他身邊。
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味道和氛圍,讓我們把傳統文化凸顯出來,每天都可以知道她的存在,為享受這樣美好又有味道,還充滿生活味、人情味的傳統文化而欣喜、而自豪,而更加美好充實地生活,愉悅人們的身心。
人們在社區活動、娛樂休閑時,無意間能夠獲得知識的熏陶與文化氛圍的影響,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修養,也可以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養、審美意識。
(2)文化繼承和創新。在住宅區景觀發展的今天,那些傳統的文化設計已經漸漸地喪失,設計者們總是習慣將固定的模式搬到所有的設計中,而沒有考慮民族文化傳承與地域文化的適應與否。我們有豐富的孝文化、儒家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服飾文化、民居文化、中醫文化等等,我們應該分析探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與北海本地鄉土文化的融合,讓小區景觀能夠影響人的思維模式,潛移默化的讓中國孝文化、儒家文化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現代人來講,我們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傳統裝飾文化,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點上,從國情出發,立足傳統,面向未來,在現代設計的創造過程中,注重將自己的傳統民族文化及輝煌歷史融入其中,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通過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運用,同時溶于北海人居住生活的各各方面,更好的凸顯北海市旅游文化特色,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傳承優秀文化內涵。又不失生態、舒適、便利的文化景觀小區。
【參考文獻】
[1] 疏良仁,城市形態構成與特征塑造──以北海市為例[J]城市規劃會刊,1997.06
[2] 王海霞,傳統文化裝飾元素在現代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9
[3] 林輝 榮俠 陳曉剛,景觀文化與文化景觀[J],安徽農業科學,2012.03
[4] 呂余生 王戈,北海歷史文化底蘊研究,百度文庫,2015年10月
作者簡介:王文剛(1984.1—),男,甘肅天水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講師,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本文是2015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編號:KY2015YB552,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