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藝術思潮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在服裝設計領域更是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新意和創造力的作品,設計師將后現代主義的先鋒思想通過服裝表達,從而形成獨立語言。
【關鍵詞】 后現代主義 服裝設計
一、后現代思潮下的服裝設計
在傳統的觀念中,服裝的合體性以及實用性是一直是服裝設計師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后現代服裝設計強調的是裝飾性以及歷史性,設計中加入了更多情感因素,從服裝設計的表現形式上沖破了現代主義設計留下的理性桎梏,感性主義和人文主義成為人們追捧的設計風格,服裝設計到此已不僅僅是設計,更是設計師表達情緒的藝術品。否定了理性和經驗的時裝設計拋棄了比例、人體、協調、線型等基本要素,而傳統的時裝業正是以這些審美要素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時裝優劣的判斷標準因此失去。同時,后現代主義的發展允許設計師將更多個人化的元素加入到服裝里,服裝形制的夸張化、裝飾細節的模糊化,設計師的獨立語言開始顯現。后現代主義藝術的虛無,使人們處于游戲之中,風格在后現代主義藝術的折衷、包容、模糊中消失,“游戲”是后現代時裝設計的典型特征。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師,向社會崇尚已久的“優雅”發出挑戰,以反美學的風格實現了服裝藝術形式的“陌生化”,制造了新的時尚,空前豐富了服裝設計的藝術語言。
二、服裝設計中的后現代觀念表達
后現代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表現可具體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服裝造型與設計方面,二是服裝材料與裝飾方面,三是服裝色彩搭配上面。
1、服裝造型與設計方面
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服裝的造型與設計開始往多元化方向發展。最直觀的是服裝的外輪廓因素發生改變,在傳統的服裝設計中,設計師將服裝外輪廓元素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A型、S型、O型。隨著后現代主義的發展,服裝的外輪廓因素又增加了不對稱型和繭型等多種類型,對傳統服裝的造型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服裝造型的夸張怪異是設計師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手段,事實證明造型越是不同于往常,越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離經叛道的造型理念已經成為后現代服裝設計的一大主要特征。例如90年代初的服裝設計,這個時期的服飾又向70年代回歸,新的朋克風格開始流行,這也與當時歐美經濟的萎靡有一定關系。此時的服裝主要特征有:內衣外衣化、透空現象、粗礦返樸、古典藝術樣式再加工。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解構。服裝設計中的解構是不斷地打破舊結構并組合成新的結構的過程,設計師通常會將傳統的時裝開片重新切割組合,形成與以往不同的樣式,或是某些部位進行非常規的改造以及在服裝上肆意進行破壞。
2、服裝材料與裝飾方面
后現代主義的高度包容允許服裝設計師在創作中使用純粹形式的表現手法,其中就體現在服裝材料的運用上。后現代主義設計者通過不同材料的料性對服裝設計的獨立語言進行強化,例如將服裝的省道線際外露,不包邊從而形成自然隨性的毛邊,將不同材質的布片解構重接,或者是對衣身進行有意的磨損、破壞。也有設計師會通過將完全不搭的兩種材質的材料進行組合搭配,例如輕柔的薄紗與硬朗的皮革混搭。PVC,輕黏土,3D打印,甚至是金屬,一切看似與舒適穿著毫不相關的材料都可以被設計師運用在服裝上。當然,服裝行業的工業化轉型以及后現代主義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后現代主義設計者們在此基礎上將更多的目光投擲在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因而推動了可再生、環保性服裝材料的誕生。
裝飾和圖案是后現代主義的一大特點,有別于傳統的裝飾圖案,后現代設計為了豐富服裝圖案元素,經過日常的觀察以及對傳統圖案的再創造,人字紋、花卉紋樣以及字母紋樣等多種圖案逐漸形成。后現代社會是一個圖像泛濫的世界,大量圖像信息通過不同種類的媒介傳遞給觀眾,而這些圖像信息成為后現代設計者的素材,被重新解讀,剪輯、拼接后直接用于服裝設計之中,主要是用在面料印花以及綴補圖案。
3、服裝的色彩搭配
在構成服裝設計的眾多元素之中,色彩往往能給人們最直觀的視覺沖擊。在后現代主義的感性統治下,服裝設計顯示出游戲的特質,色彩搭配方面十分多元化。后現代設計者舍棄了中規中矩的色彩搭配準則,進行新的實驗,追求反美學的色彩搭配方案。例如酷愛黑色的川久保玲,在服裝色彩的運用上采用了陰暗壓抑的深色調,杜嘉班納一直以明快奢靡的西西里色調著稱,安娜蘇以及莫斯奇諾則常以純度極高的色彩搭配示人,從視覺上傳遞乖張叛逆,玩世不恭的個性。
反色彩搭配也是在后現代服裝設計中常見的色彩搭配手法,設計師通過在服裝設計中運用相反色彩如紫色與黃色、綠色和紅色、藍色和橙色等顏色之間的強烈對比來加強對觀眾的視覺沖擊。
三、結束語
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表現了對一切美學傳統的蔑視,開創了新的審美方式和設計思維,盡管接受以及學會欣賞戲謔怪誕的后現代主義設計對習慣了欣賞傳統服裝的觀眾來說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如何,這股沒有約束的自由之風,終究是為凝滯的現代主義服裝美學帶來了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包銘新、曹喆.國外后現代服飾[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2] 吳曉楓.后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對服裝設計的影響[J].藝術設計史論,2003(2).
[3] 胡楚楚.后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對服裝設計的影響[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4] 項海敏、呂敏.后現代主義思潮對當代服裝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09(13).
[5] 胡博.后現代主義思潮下的服裝設計[J].綜合論壇.2016(13).
[6] 高千惠.當代藝術思路之旅.[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