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凱,張同友,王傳珍*, 逄煥臣,汪彥宏
(1.山東省煙臺市森林保護站,山東煙臺 264013;2.山東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青州 262521)
刺槐突瓣細蛾(Chrysasterostensackenella(Fitch,1859))屬鱗翅目(Lepidoptera)細蛾科(Gracilariidae)突瓣細蛾屬(Chrysaster)。該蟲原產北美[1],2011年首次在山東煙臺發現該蟲的危害,造成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樹葉早落,嚴重影響樹木生長。普查發現,該蟲在山東省發生面積已超過0.33萬hm2,給林業經濟和森林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損失。筆者對刺槐突瓣細蛾風險性進行分析,以期為有效遏制其入侵、擴散及綜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分布與管理
1.1.1分布情況。刺槐突瓣細蛾原產地為北美洲,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國。國內分布于山東省煙臺、棗莊、泰安、青島、濟寧、淄博、濟南、臨沂、日照、萊蕪、東營、威海、濰坊等市,遼寧省沈陽市。
1.1.2控制措施。刺槐突瓣細蛾為新傳入害蟲,僅在局部區域采取化學防治,未見大面積防治報道。經過室內外藥效試驗篩選,采用5.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2 000倍一加凈滲透液)、25%甲維·滅幼脲懸浮劑、吡蟲啉等無公害農藥噴霧防治效果顯著,對高大的孤立木則選擇打孔注射氧化樂果等內吸性藥劑進行防治。
1.2擴散蔓延的可能性分析
1.2.1寄主植物及其分布。在原產地,刺槐突瓣細蛾危害刺槐、毛刺槐、紅花洋槐、粘刺槐,在國內僅危害刺槐。刺槐原產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歐洲和亞洲,我國于18世紀末由德國引入青島栽培[2]。引入我國后,由于其適應性強和用途廣泛,現已在我國各地廣泛栽培[3],已遍及華北、西北、東北南部的廣大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為重要的生態經濟樹種[4]。
1.2.2傳播擴散途徑。刺槐突瓣細蛾可通過2種方式傳播擴散。成蟲具有飛行能力,可以進行近距離自然傳播;遠距離主要以蛹隨寄主植物、運輸工具通過人為活動進行傳播。
1.2.3在我國的適生區預測。刺槐突瓣細蛾以幼蟲潛葉危害,以蛹越冬,2011年在煙臺市芝罘區首次發現該蟲危害,目前已在山東14個地市有分布,幾乎遍及整個山東,發生面積約0.33萬hm2。劉騰騰等[5]在遼寧沈陽棋盤山也發現刺槐突瓣細蛾危害,可見其適應性和抗逆性都較強。刺槐在我國種植區域廣,寄主廣泛。從目前該蟲的分布情況看,東北南部及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等刺槐分布區也是該蟲的適生區,綜上所述,刺槐突瓣細蛾能在我國大部分刺槐種植區傳播蔓延并定居。
1.3經濟危害性分析
1.3.1直接經濟危害。刺槐突瓣細蛾以幼蟲潛入刺槐葉片內危害,取食葉肉,被害處形成半透明潛斑,潛斑逐漸擴大,常由2~3個潛斑相連成一大斑,往往一個大斑占葉面積的2/3以上,從而使整個小葉片枯黃,發生嚴重林片,蟲株率達100%,小葉片被害率達90%以上,成片樹木葉片枯焦,影響樹木光合作用,樹木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刺槐生長和自然景觀。目前,該蟲僅在山東省發生面積已超過0.33萬hm2。
1.3.2寄主植物經濟重要性。刺槐突瓣細蛾的寄主是刺槐,刺槐是我國重要的用材樹種,材質硬重,耐磨抗腐蝕,可供建筑、礦柱、枕木、家具等用;刺槐萌芽力強,生長快,屬于速生薪炭林樹種;同時又是優良的蜜源植物,因此在我國栽植面積大,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刺槐突瓣細蛾一旦進一步擴散蔓延,必將對我國刺槐生長造成重大影響,從而造成重大林業經濟損失。
1.3.3潛在經濟危害。刺槐樹冠高大粗壯且舒展,葉色鮮綠,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也可作為荒山、廢礦綠化樹種。刺槐根系淺而發達,適應性強,具有良好的保沙固土功效。刺槐突瓣細蛾在生態和環境方面潛在的影響很大。
1.4風險管理難度分析刺槐突瓣細蛾可隨苗木遠距離傳播,成蟲、卵個體小,蛹在樹皮裂縫處做繭,比較隱蔽,不易發現,因此檢疫難度較大。刺槐突瓣細蛾以幼蟲潛葉危害,該蟲生活周期短 , 1 個世代約30 d,1年可發生多個世代, 世代重疊嚴重,而且多年生刺槐樹體高大粗壯,現有的防治手段很難根治。我國刺槐栽植面積大,分布廣,該蟲一旦擴散,治理難度相當大。
2.1刺槐突瓣細蛾風險分析指標體系按照林業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指標體系[6-7],建立刺槐突瓣細蛾危險性定量評估指標體系,并邀請7位同行專家給各指標打分賦值,以賦值平均值對該蟲潛在危險性進行評估(表1)。

表1 刺槐突瓣細蛾危險性評估指標及賦值
2.2刺槐突瓣細蛾風險綜合評價按照有害生物危險性定量分析計算公式,分別進行各項評判指標值及危險性風險評估值的計算。根據國際風險值分析等級劃分標準[8],0≤R<1.50低度危險,1.50≤R<2.00中度危險,2.00≤R<2.50高度危險,2.50≤R<3.00特別危險。 按照有害生物危險性綜合評價方法計算,刺槐突瓣細蛾風險值R為1.86,屬中度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表2)。

表2 刺槐突瓣細蛾風險評估價值
鑒于刺槐突瓣細蛾的危害及風險性,必須對其實施嚴格的管控,防止其進一步傳播蔓延。
(1)加強蟲情監測和普查,進一步摸清該蟲的發生范圍,在發生區域內積極開展防治,未發生區做好蟲情監測,制定應急預案,限制從國內刺槐突瓣細蛾發生區調運刺槐屬植物。
(2)加強科技支撐,進一步加強刺槐突瓣細蛾生物學特性和防治技術方面的研究,為科學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
(3) 在山東、遼寧等省利用刺槐突瓣細蛾發現時期短、分布范圍和面積較小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防治工作,壓縮刺槐突瓣細蛾發生范圍,減少發生面積,逐漸控制其危害。
經風險評估,刺槐突瓣細蛾危險性R值為1.86,在我國屬于中度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對我國生態系統、國土綠化存在重大危險。雖然目前該蟲僅在山東、遼寧部分地區發現, 但其具有明顯的擴散蔓延趨勢,對我國刺槐構成極大的潛在威脅, 必須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加強普查監測,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該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