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星
(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公路工程施工機械化生產是保障工程項目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各企業應加強對施工機械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機械設備的管理及評價研究,促進施工機械的合理利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公路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是指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人員通過采用科學的管理措施對施工機械設備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進行維修、保養以及合理管理等管理活動,以保障公路施工機械能夠滿足公路工程施工生產的需求。
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水平與其施工效率有著直接的關系,應加強對公路施工機械管理的重視程度,以保證工程施工得以順利進行。但由于各種原因,施工企業在機械設備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1.2.1 管理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證公路施工機械得以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但目前我國部分施工企業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符合項目施工機械管理要求的組織管理機構及管理制度,使得施工機械管理處于無序狀態,進而導致施工機械設備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及維修保養,影響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
1.2.2 機械裝備落后、設備盲目購置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更新、建設項目任務難度的加大以及工程質量水平要求愈發嚴格,傳統使用的機械設備已不能滿足現代化施工的需求,但目前部分施工單位為了眼前利益,沒有購置或盲目購置施工機械,最終導致工程進度緩慢、產品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給企業經營發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2.3 人員素質不高
人員素質問題在施工機械管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施工企業沒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置或沒有合理設置符合工程施工機械管理需求的組織管理機構,以及沒有采取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施工機械管理及使用水平偏低,導致施工機械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及利用。
1.2.4 使用與保養脫節
目前雖然大多數企業都已實行定人定機制度,但沒有確定專門的定人保養制度,沒有將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責任落實到個人,使得機械設備使用與保養脫節,機械設備使用超負荷、保養不及時、不到位,最終導致機械設備磨損老化,無法達到預計使用壽命。
1.3.1 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及規章制度
(1)公路工程施工單位管理人員應根據企業及項目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項目施工機械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及管理體系,將施工機械管理任務進行匯總及分解,將具體責任落實到每一具體責任人,建立相關的獎罰措施,做到有功必賞、有錯必罰,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2)在施工機械管理過程中應全面貫徹定機、定人以及崗位責任制度,保證所有施工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進而使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得以有效進行。
1.3.2 加強機械維修保養及預防維修
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及預防維修可以提高施工機械的使用壽命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施工企業應根據不同施工機械的使用狀況及設備特點,按照設備規定的要求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及預防維修工作,保證每臺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產。此外,為促進施工機械維修保養及預防維修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企業及項目管理人員應采取點檢、巡檢以及定檢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對施工機械管理情況進行摸底檢查,提高機械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減少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停機現象的發生。
1.3.3 加強技術培訓及人才選拔
隨著現代化施工機械的不斷投入使用,對機械設備管理及使用人員的基本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應加大對施工機械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及選拔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管理研討會以及專業培訓的方式對機械設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同時應采取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選拔出懂技術、會管理、會核算的全面性人才,以滿足施工機械管理的需求。
1.3.4 加強單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為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水平,企業管理人員應建立機械設備動態表、設備消耗臺帳、單機核算帳目以及里程列表等相關資料,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單機核算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3.5 進行全壽命周期機械設備管理
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夠提高施工機械的使用效率及使用壽命,施工機械管理人員應從設備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修直至報廢的全壽命周期進行科學的管理,使施工機械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提高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
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施工機械使用效率,因此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水平相關影響指標及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分析,并對影響施工機械管理的重要因素進行重點管理。
2.1.1 工程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1)動態原則
工程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評價指標要求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全面反映出施工機械管理單位實際情況、機械使用情況以及人員素質等各項動態指標,各項指標的選取應能與施工機械使用管理情況相符。
(2)合理原則
在工程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各項評價指標中所選取的指標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影響因素,但應保證所選取的指標應能滿足施工機械管理單位日常機械管理活動的基本指標。
(3)便于量化原則
為了保證工程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評價指標能夠客觀反映出施工機械的實際管理水平,要求所選取的指標既能反映被測評單位的主要情況,又能考慮到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
2.1.2 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對公路施工機械管理水平進行定量化評價的基本前提,本文通過結合相關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員工作經驗及相關專家學者意見,較為合理地建立了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2.2.1 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權重系數的確定
本文主要采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對影響公路施工機械管理各評價指標賦以權重,然后按照相對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后進行定量化計算。具體步驟是:
(1)通過上文所構建的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表進行層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2)確定公路施工機械管理各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判斷標度,具體標度及代表含義如表2所示。
(3)通過所構建的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相互比較的方法構造判斷矩陣,判斷矩陣應滿足以下條件。
(4)確定權重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表1 公路施工機械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表

表2 影響公路施工機械管理各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表

UB1 B2 B3 B4MB1B2B3B4a11 a12 a13 a14a21 a22 a23 a24a31 a32 a33 a34a41 a42 a43 a44M1M2M3M4

(5)進行一致性檢驗。
2.2.2 公路施工機械管理水平的確定
2.2.2.1 建立影響因素集
根據上文所得到的公路施工機械管理影響因素評價指標權重,對影響因素進行劃分,得到影響因素集:
2.2.2.2 計算評價因素權重分配矩陣
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分析矩陣W=[W1W2W3W4],進行歸一化處理。
2.2.2.3 確定各評價因素的評語集
本文將評語集設定為四個等級:完好一類、完好二類、完好三類、較待修、待報廢。
2.2.2.4 建立Fuzzy評判矩陣
為保證公路施工機械管理影響因素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應對其進行定量化調整,調整得到的矩陣為:
2.2.2.5 進行模糊綜合評價
本文主要采用模糊評價數學模型對公路施工機械管理水平進行定量計算,具體步驟為:
(2)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得到:W·R=U
(3)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得出公路施工機械管理綜合評價水平為:
Sb=s×β
通過利用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對公路施工機械設備及管理水平進行定量化計算,有助于公路工程施工企業對施工機械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預防及管理措施。
3.1.1 磨損問題
施工機械設備磨損一般包括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兩大類。有形磨損是指施工機械在生產作業過程中而導致的機械設備磨損;無形磨損是指由于科技進度而造成的機械設備的貶值。針對施工機械設備磨損情況,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處理:(1)應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對機械設備進行合理使用,及時進行維修保養;(2)應加強日常的檢查管理,隨時監控機械設備的磨損情況;(3)準確掌握施工機械的磨損規律進行預防性維修處理。
3.1.2 故障問題
公路工程施工機械設備故障一般可以分為初期故障、偶發故障、磨損故障,應針對施工機械設備不同的故障期制定不同的預防處理措施。在初期故障期間應嚴格做好施工機械設備的試運轉工作,試運轉合格后方可進行驗收使用,同時應注重機械設備使用及保養方法的研究;在故障偶發期施工管理人員應建立機械設備故障發生臺賬,對故障發生原因進行分類整理,以便高效進行處理;在機械設備磨損故障期內,施工機械管理人員應定期對所有施工機械進行維修保養及預防性處理,減少因機械設備問題而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發生。
3.1.3 設備更新、改造問題
施工機械設備的更新改造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施工生產的需求、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及施工進度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對公路工程施工機械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時應從技術和經濟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詳細掌握施工需求情況、機械設備技術需要類型以及市場供求情況,科學合理地對公路施工機械進行更新、改造。
安全管理是一切生產活動的關鍵因素,在進行施工機械管理的過程中加強對施工機械管理人員、施工機械以及環境的安全管理,通過構建合理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施工機械自身安全以及加強機械使用環境的保護等措施提高公路施工機械使用的安全管理水平[3]。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隨時掌握施工機械的使用情況,實現施工機械管理的自動化,減少施工機械管理的工作量,將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從繁雜的紙張檔案管理中解脫出來,實現對施工機械高效管理的目的,是施工機械管理的必然趨勢,應加強、加大對施工機械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力度[3]。
本文介紹了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及基本概念、存在問題及提高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的措施,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采用層次分析法及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評估模型,對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進行定量的評價,并對提升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水平提出了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