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這個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日子,“環球小記者”團隊來到了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展開了一次格外深刻的采訪活動。我們有幸采訪到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拉納·米特教授,與他一同探討中國在二戰扮演的角色與成就。
拉納·米特是牛津大學的中國現代歷史與政治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與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其著作有《中國,被遺忘的盟友》《“滿洲”的神話》《苦革命》等,被譽為繼費正清、史景遷后的西方“新一代中國通”。“西方常常忽略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杰出地位”,米特教授與小記者團交談時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感嘆道,“應該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人的貢獻”。
在中國中心一層會客室,米特教授親切地為大家準備了茶點和果汁,休閑的氛圍馬上拉近了大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他先簡單地敘述了中國近現代史發展,向小記者提問“中國的二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已做好預習、對該話題充滿興趣的孩子們迅速回以“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答案。
在采訪提問環節,小記者紛紛拋出有些“尖銳”的問題,如“您對八國聯軍侵華如何看待”“您如何保證歷史研究的客觀性”“請介紹一下您最近的研究課題”等。面對這些稚嫩的臉龐,米特并沒有絲毫大學教授的架子,對于每個問題都會先認真思考片刻,再像面對真正的記者和學者一樣,做出深刻的解答。“歷史研究的客觀性永遠是一個挑戰”,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西方)必須多學習、多了解,無論是八國聯軍時期的義和團運動,還是中國從‘九一八開始的漫長抗日戰爭,這都是西方社會認識很少的,更深入地認識,才能更了解中國”。
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際,一次有特殊意義的采訪讓小記者不僅享受到與世界級大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同時也讓大家挖掘到自己的鉆研潛力,更是從世界的角度,看到祖國的歷史貢獻。▲
環球時報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