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容
摘 要:近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主要是改進與推進“走班制”教學的落地實施。所謂“走班制”,是以學生的愛好、興趣與特長作為依據,讓學生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課程展開學習。文章立足于教育實踐,探討了新高考制度下如何建構“走班制”的教學課程體系。
關鍵詞:新高考制度;“走班制”;教學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2.4 ? ?文獻標識碼:A
1.家長普遍憂心忡忡
“走班制”現在還處于一個探索狀態,它在給我們描述普通高中教育未來的美好愿景時,也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與挑戰,很難從硬件與軟件上將“走班制”完美地呈現出來。因此,很多家長都對此表示信心不足,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教學形式的轉變,“舊瓶裝新酒”而已,且更多的家長對學生負擔的加重表示擔心。
2.學生選課盲目無助
處于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他們在進行選課時,免不了會帶上盲目性和隨意性,不利于未來的長遠職業發展。同時,對于性格比較內向和不善于交際的學生而言,會產生同學之間的交往障礙。
3.教師教學難以適從
實行“走班制”后,教師的工作難度和強度理所當然地會大幅度增加,在備課和上課及課后輔導上,“走班制”的教學要求必定比行政班制高,難度上也會更大。同時,在選課的過程中,家長和學生還可以對教師進行選擇,這對于剛畢業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在無形中給他們造成了一種心理壓力。
4.學校管理障礙重重
對于學校來說,在安排教師教學、教師業績考核以及學生選課指導等教學管理方面都存在許多難點。同時,隨著行政班制的消失和學生興趣班的普及,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混亂,如出現教師和教室等資源不足的情況,非常容易造成部分資源緊張而部分資源又閑置浪費的現象。
1.選課分班上學校給予指導
根據相關文件,選考的科目都是讓學生在報考高校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與特長,自主選擇學習的課程。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完全憑借自己的學習意愿選擇課程。但是,高中生還處在青春年少時期,還沒有成熟的認知能力。因此,學生在進行選課時,學校有必要給予一定的指導,提供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學校可以通過學科學習興趣、學科學習潛力以及職業選擇意愿等各種測量表獲得學生較為全面的測量數據。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各項學科的多次測試分數以及班主任給出的評價,讓每一位學生既能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又能獲得較為科學的選課意見。
2.建立教師學習的共同體
在實施“走班制”時,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專業能力。對此,學??梢詷嫿ㄒ粋€教師學習的共同體,以共同的興趣組織和目標為基礎,有組織、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對話、合作和分享等形式活動,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從而在整個共同體成員之間形成一個以合作、共享、提升為核心的教師共同成長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學習共同體里,可以不限教師的學科、年級組,甚至可以不限校域和區域,分享個人的典型教學事例、個體實踐等。
3.搭建家校合作平臺
在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要想“走班制”能夠順利實施,家長也需要積極配合。在這種情況下,搭建一個家校合作平臺非常重要。同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家長應摒棄懷疑態度,以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發展潛質為基礎,結合實際的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等因素,積極配合學校,為孩子規劃一個比較適合他們發展的職業生涯。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高考制度的要求,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中,“走班制”必將占據重要地位。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要認真細致地研究“走班制”的教學模式,使得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得到不斷的完善,將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夠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并與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1]紀德奎.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的訴求與問題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6(10):53-56.
[2]楊志明.走班制教學與學能診斷測試[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7(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