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樂 劉存正
摘 要:大學英語是“3+2”分段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學習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文章借鑒胡格教學法,結合“3+2”分段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依托《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創設任務教學情境,創新小組活動形式,開展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以期探索一條新的高質量教學之路。
關鍵詞:胡格教學法;小組活動;英語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大學英語是“3+2”分段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學習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生源方面,學生需參加夏季高考且投檔成績達到山東省本科二批錄取最低控制線下50分之內,但由于“近年來不斷擴招,高職院校學生入學門檻有所降低,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認識不夠,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很容易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②教學方法方面,“不少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堂仍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法授課模式為主。這種仍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的講解占去了主要時間,學生得到實踐操作演練的機會極少”。③教材方面,各“3+2”分段培養高職院校一般選用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材,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講難度偏大。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亟須尋找解決之路,改革“3+2”分段培養模式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同步發展。
托馬斯·胡格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著名的職業教育專家,他提出了全新的“胡格教學法”,代表了德國職業教育的最高水平和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胡格教學法是思維,更是行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的、負責任的和在團隊條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在學習領域中,在任務教學情境下,通過完成任務的行動過程,實現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有效培養。可見,胡格教學法既重視對專業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對非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的培養。
1.原則
創設任務教學環境、設計小組活動形式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目的性: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為導向,不能片面追求新穎性、趣味性,背離教育目的。
針對性:教師選擇的話題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要有針對性,要貼近學生生活,能反映真實的語言情境,以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可行性:任務難度要適中,時間要合理,需適時考慮任務操作的步驟、時間、考察方式等。
2.方法
“任務情境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設定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教學模式。以具體的任務情境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情境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體現教學成就的教學活動。”本文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內容為例,探討如何創設具體的形式多樣的任務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采用“專家法+站隊法”方式進行小組分組。專家法是指在分組時,考慮小組成員的英語水平,保證每個小組要有一名英語水平較高的“專家”,作為各小組組長,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這屬于第一輪分組的范疇。第二輪分組則是把其余學生采用胡格站隊法,依據學生身高、年齡、興趣或隨機等方式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分配到各專家組,實現“同組異質”。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第一冊第一單元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為例。
1.小組活動題目
借鑒胡格教學法,筆者給活動擬定題目為“求同存異”。
2.任務流程
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任務教學情境,“假設你是某學院院長,在迎新晚會上要致歡迎辭,給新同學提三條建議”。
根據胡格教學法行動導向學習過程六步驟(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安排小組活動任務如下:
環節1,每個小組準備一張A4紙,在其上面劃分出五個區域,小組成員在周邊四個區域自選一個作為私人區域,中間區域作為公共部分。小組成員經過獨立思考,輪流在各自私人區域內寫下三條建議。杜絕雷同建議,如有雷同,成員自己解決,5分鐘。
環節2,小組成員輪流向其他成員介紹自己的建議,4分鐘。
環節3,開展集體討論,小組成員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說服對方采用自己的建議,12分鐘。
環節4,達成共識,選出三條集體認可的建議并填入公共部分。任務完成,上交小組活動成果,4分鐘。
小組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培養是非常有益的。
從專業能力培養的角度看,學生語言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環節1中通過獨立思考,訓練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環節2、3中,通過交流與討論,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課外的拓展訓練中,通過以小組活動內容作為素材創作演講稿,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表達意識。通過教師的反饋及有針對性地糾錯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專業能力。
從非專業能力培養的視角看,學生在時間觀念、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獨立思考等方面得到了鍛煉和培養。任務情境設計環節中,有意識地把培養學生時間觀念融入其中,通過安排時間監督員,提醒小組成員按照時間分配進行活動。環節2、3中,學生可以通過充分地表達自己觀點及反駁對方觀點,來加強獨立思考和溝通能力的培養。環節4中,學生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學會妥協與讓步,最終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雙贏”。
基于胡格教學法,創設任務教學情境,創新小組活動形式,教學效果良好。筆者通過課堂觀察,與學生談話,發現學生在活動中參與性強,積極性高;睡覺、玩手機等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越來越少;學生對小組活動課堂教學形式給予了積極評價。
基于胡格教學法,開展小組活動,重點在任務教學情境設計和創新。根據《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內容,可創設小組翻譯、小組頭腦風暴作文、小組角色扮演、可視化等多種活動形式,教師的角色是設計者、創新者和改革者,突出“教師為中心”地位。
基于胡格教學法,以專業內容學習為載體,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小組活動,把學生能力培養放在教學首位,此時,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輔助者和答疑者,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
基于胡格教學法,及時對小組活動做出有效的評價反饋,也可讓學生相互分享心得體會。教師的角色是裁判,突出教師的中心地位。
總之,通過借鑒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特點的胡格教學法,創設任務教學情境,創新小組活動形式,把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筆者對小組活動教學進行了實踐與創新,希望有所借鑒。
[1]劉桃梅.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6):146.
[2]王瑞烽.小組活動的任務形式和設計方式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