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莉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下簡稱概論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我國高校本??茖W生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如何上好概論課,一直以來都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不斷研究探討的一個問題。文章作者指出,教師應當從整合教材內容入手,實施專題教學,在課堂中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加強課堂的管理,提高課堂控制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新版概論課;思想政治理論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概論課都是一門枯燥的課程,但是它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而要學好概論課,我們要把握好以下這幾點:首先,努力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論。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科學內涵、理論體系,特別是這個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增強“四個自信”。其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緊密地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同時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視野、國情意識和問題意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培養理論思考的習慣。不斷增強理論思維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國的國情、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和自己的生活環境,以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
對于如何上好概論課,在經過幾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實踐后,結合云南財經職業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這門課程的要求,我有了一些思考。
概論課是根據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意見》及“實施方案”設立的,是我國高校本??茖W生都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05方案”制定時再次明確了其課程的性質定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中心內容,概論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核心課程。
本教材從2007年出版以來,進行過多次的修訂,一直保持著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同時也在遵循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同確立為國家指導思想。之后教材課題組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5年修訂版)作了再次修訂,形成了2018年修訂版。
2018年修訂版教材共有十四章,分為三個大的專題,第一個專題是毛澤東思想,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闡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闡述的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分別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第二個專題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各自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形成發展過程、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第三個專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分為七章,內容包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本次2018年修訂版概論課教材,修訂和增加的內容是很多的,這充分體現了我們概論課的與時俱進。同時本次的2018的修訂本結構布局上更加清晰明了,尤其是專題的呈現層次分明,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全面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同時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重點,系統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充分反映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
概論課面對著不同層次的學生,本文主要針對的學生是云南財經職業學院的大一學生。他們一部分是經過高考升學進入學校,另一部分是中專升入的大專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明顯感覺到兩部分學生的差距,雖然他們在認識、學習、自我管理水平上參差不齊,但都有著年輕人共同的特點,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向往,但是自我評價偏低,人生目標定位模糊,自制力比較弱。
學生這些水平上參差不齊的情況分布在班級與班級、專業與專業上面,對于教學,我一直秉承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覺得有時候也并不能全面地體現這個教學理念,有點力不從心。
在這幾年與學生的親密接觸中,我體會到,要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整合教材內容入手,實施專題教學;二是課堂教學中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三是教師也要加強課堂的管理,提高課堂的控制能力。具體的操作如下:
首先,教師備好課之前要備好學生,課前要先了解學生最關心的是什么,最愛聽的是什么,最好還要了解和掌握學生最近的“流行語”。很多學生得到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去關注國家的形勢與發展。就如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說的“了解人,尊重人”。我們要上好課,首先要去了解受眾,也就是我們的學生,他們需要什么,我們的概論課如何結合他們的需要,去引導他們尋找到答案。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要引導學生,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就必須從了解學生開始,備好學生開始。
其次,根據學生生源的不同,因材施教,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我們的學生差距比較大,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對自己的評價并不高,所以在課堂中,教師需要提供評價機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學中不能問太深奧的問題,如果有深奧的問題必須分步驟進行簡單化,同時為緩解他們對深奧問題的緊張情緒,我會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每一次都會選出小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分配討論任務,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然后選出1~2名學生上講臺來分享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并且允許小組中其余的同學上臺補充,表現最好的組可以得到獎勵。學生們都很配合,也會主動進行討論,當他們答對問題時,或者團隊獲得第一時,那種成就感溢于言表。
在教學過程中這種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激起了教師的講課熱情,這是一種雙贏的狀態。從輕松地討論到緊張地上臺分享,最后到激烈地爭奪第一,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記住了知識點,而且還很愉快。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討論和分享中來,要學會自己提出問題、思考、探索。
最后,教師對課堂是要有掌控的,特別是在學生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住節奏,適時給學生一些提醒和必要的引導。課堂中對手機的使用也是有要求的,課堂中必須靜音,只有在討論查閱資料時才可以使用手機。
以上內容,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修訂后,我對概論課的教材、教學教法的一些思考,希望有所借鑒。
[1]張玉霞.高職院校毛概課教學體系構建策略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鄧 偉.關于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分析[J].職教論壇,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