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月
一、草根組織的概念及特征
(一)草根組織的概念
草根組織或民間組織,即不以盈利為目的、以志愿為原則,主要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動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民間組織是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逐步深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提出和使用的一個概念。民間組織必須到政府部門登記才能取得合法身份,登記是前提,也是民間組織生存的第一個基本要素。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草根組織,是指那些不具有被現行法規正式認可的“民間組織”的法律地位,而在相當程度上具備民間組織的核心特征,即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群眾性的組織,由民間白發成立、自主開展活動的,因各種原因不能在民政部門登記而未獲法人資格的組織。本人認為,“草根”即“業余”,民間業余團體即可稱為“草根組織”。
(二)草根文藝組織的特征
其一,白發成立,非官方批準。它是由群眾白發形成,具有共同文藝愛好和價值取向的群眾,通過建立公益性組織發揚樂善好施、娛人娛己的光榮傳統和人文關懷,從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其二,組織活動經費白籌,無官方撥款和資助。其三,組織管理自治。組織運行依照一定章程,日常監督由組織成員內部自覺完成,具有自我負責、自我管理的特征。其四,組織活動自主。組織的幫扶對象、建立的公益項目完全按社會需要由組織自身制定,組織活動不受官方的行政權力影響,組織運作靈活性強。其五,組織成員自愿加入,組織領導一般由組織的發起者擔任。其六,組織成員年齡、性別、專業、服務能力等均不受約束。
二、發展現狀及發展瓶頸
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草根文藝組織也在這種背景下逐漸發展壯大,草根組織為公民參與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平臺,實現了社會和諧。草根文藝組織為多元化氛圍的治理主體之一,其角色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顯。
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民間業余文藝團體為例,現有多巴近緣曲藝隊、康川燈影隊、宗拉仁莫鍋莊隊、勝鑫“花兒”藝術團等幾十個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民間業余文藝演出團體,廣場舞隊等團隊更是成百上千,長期活躍在群眾文化服務第一線。
根據對湟中縣民間業余文藝團隊的調研,筆者總結出如下特點:
(一)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強強聯合
宗拉仁莫健身舞蹈隊成立于2006年3月,是群眾白發的,以健身、娛樂為目的的隊伍,活動場所在湟中縣魯沙爾鎮體育場,以跳藏族鍋莊為主要活動內容,參加演出人員一般為18人至20人,平均年齡50歲,編排并演出的舞蹈有《情侶鍋卓》《樂莫卓瑪》《愛的牧女》《朋莫卓瑪》等十幾個經典節目。舞蹈隊由剛成立時幾個人的隊伍,現已發展成為西寧市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業余團體,逐漸帶動周邊近千名群眾踴躍參與,且經常代表西寧市乃至青海省在省內外演出,贏得了廣泛贊譽。
湟中縣舞之魂友友舍也是由群眾白發成立于2015年的草根文藝團體,以表演雙人交際舞、水兵舞,演唱“花兒”、民間小調為主,演出人數30人,團隊總人數已從成立時的十幾人發展為現在的二百余人。團隊以QQ群、微信群等為主要聯絡工具。團隊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為宗旨,經常赴殘疾人學校、敬老院等社會場所為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等提供精彩的文藝演出,通過舉辦公益活動傳遞社會愛心。團隊弘揚正能量的理念不斷吸引了周邊群眾的踴躍加入,同時贏得社會企業、愛心人士的贊助及大力支持,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成效顯著。
宗拉仁莫健身舞蹈隊和舞之魂友友舍只是湟中縣眾多民間業余文藝組織的縮影,它們漸漸從基層的、社區的服務性組織上升為地區性、支持性組織。草根力量正在壯大,已有遍地開花之勢。隨著草根組織數量、類型、活動領域的擴大,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廣泛,從最初一家組織到今日多家聯合行動,活動范圍漸漸從白娛自樂擴展到交流互惠。不同草根組織之間的交流、合作、聯盟、支持,呈現出強強聯合的態勢,恰恰體現出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功能中自助與互助的精髓,成為彌補政府服務和公共文化服務不足的重要力量。
(二)草根文藝團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草根民間組織數量眾多且都沒有經過嚴格的登記,組織的管理沒有統一的口徑,發展層次不齊;未與政府之間建立良性的關系,活動無法得到政府支持;不求報酬、無私奉獻的社會理念不強,志愿精神較弱;組織內部管理不規范、不完善,團隊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資金缺乏約束團隊持續發展;團隊人員專業性較弱,缺乏專業培養;組織開展的社會活動零散化,與社會需要之間缺少暢通的溝通渠道,導致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一系列問題制約著草根組織的發展,也影響了社會公共文化的全面發展,所以,對草根組織的管理和發展就必須要尋找到切入點。
三、吸納民間業余文藝組織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必要性及路徑分析 (一)走文化志愿服務之路大勢所趨
文化志愿服務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的根本宗旨。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要求:以文化志愿者為重點,完善基層文化隊伍培訓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公益創投等多種模式,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公共文化設施、產品和服務,推動有條件的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提高文化志愿服務規范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
目前文化志愿者主要是以文化系統從業人員為主,招募方式也是以單位推薦和團體招募為主。按照社會發展要求,文化志愿將逐步擴大社會招募的范圍,嘗試吸收民間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隊伍。完善公眾參與公共生活的機制,實現社會治理多元主體互動。
草根文藝團體的興起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成果,是基層文藝團體自我發展、群眾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草根民間組織以文化志愿服務為發展平臺,民間藝人及文藝愛好者加入文化志愿者行列,開展范圍更廣、程度更深的群眾文化活動,必將大有可為。
(二)助推草根團體組織化、制度化、專業化
數量龐大、日益活躍的草根民間組織要想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體現志愿者以及組織的價值,就要加強組織自身內部機制的建設,提升組織服務水平。草根組織借助文化志愿服務平臺成為文化志愿者,使草根民間組織獲得合法身份,獲得更多的來自各界的支持;草根文化組織可以通過文化志愿者協會等具有法人資格,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地區、本系統志愿者工作的社會團體,接受其對草根志愿者服務資源的再整合、再分配,統籌安排文化志愿活動、接受系統內的培訓輔導,使草根團體的組織管理、服務能力等規范化、專業化。通過對志愿者更加高效的管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志愿服務,獲得社會更廣泛的認可和政府支持,從而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創新草根文藝團體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文化志愿服務除了“規范化管理”“專業化培育”“品牌化發展”“常態化機制”“創新性運作”等發展模式以外,有一點值得深究,即激勵機制,要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更主動、自覺地完成工作,取得理想的績效。
首先,加快志愿服務保障機制立法。如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招聘工作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有良好記錄的文化志愿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及實踐學分管理系統;優秀志愿者或團隊在就醫、社會服務等方面享受優惠和優待等法律支持。其次,建立完善的機制,從制度上來規范激勵過程的運作。包括對激勵的對象、激勵的標準、激勵的內容、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方式的搭配、執行的時間等等進行詳細的安排與規定。如對志愿者和文化志愿服務團體體制內考核評優,建立志愿服務回饋制度。根據各自的專業展示與自身建設,服務時長、服務質量等情況,進行評星定級活動,給予各種榮譽和表揚,這些榮譽通過各種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除了對受表彰的志愿者是一種鼓舞外,也起到宣傳志愿精神、吸引公眾參與志愿活動的作用。(據了解,西寧市群藝館已于2017年年底開展了民間文化協會、民間文藝團體爭星創優活動,極大提高了民間文化團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邁出了青海省民間文藝事業發展的第一步。)還應為志愿者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包括志愿活動中的組織宣傳費用、基本生活費用、志愿者放棄工作和休息的機會成本、人身安全等。解決這些問題,使志愿者承擔的成本和風險能夠降低,解決志愿者的后顧之憂,為文化志愿者的保障豎起一道牢固防線。
公共文化的根在基層、在社區街道,公共文化的魂在活動、在人文。源于基層,發揮于基層,獲得群眾認可才是真正的公共文化。而草根業余文藝團體最能代表基層人民對群眾文化的需求,也是最基層文化建設的體現。本文基于草根文藝團體的文化志愿服務管理進行基礎研究,對于草根民間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