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潘東圍繞“資產管理”議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她指出,防風險、降杠桿、加強監管是2018年的主基調。2018年最大的新坐標、新方位就是金融防風險。第二,在大環境下,2018年金融主線是什么?那就是回歸本源。第三,2018年資管的經營主線是什么?總結起來十六個字:統一規制、打破剛兌、回歸本源、差異競爭。
歲末年初全國的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到了金融風險,而且明確提出落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之首就是防范化解重要風險,同時提出防控金融風險又是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影子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
順著脈絡下來,防風險、降杠桿、加強監管是2018年的主基調。2018年最大的新坐標、新方位就是金融防風險。第二,在大環境下,2018年金融主線是什么?那就是回歸本源。第三,2018年資管-的經營主線是什么?總結起來十六個字:統一規制、打破剛兌、回歸本源、差異競爭。
回歸什么樣的本源?
第一要把債權債務本源下的融資回歸到銀行,要把信托關系下的直接融資回歸到資管。資管跟信托是兩個不同性質的金融服務活動,相互補充。過去大資管把不同屬性業務的邊界融合得比較模糊了,今年將會重新厘清邊界。我們看到了資產新規的出臺、銀監會委托貸款管理新規,最近證監會發布集合券商管理計劃不允許用資管或者是其他理財資金發放貸款;我們也看到了保監會發布一系列規則,要求保險股權投資計劃,不能承諾保本,不能承諾收益,諸如此類等等,其實就是把債權債務關系下的間接融資回歸到銀行。
第二,銀行的資管回歸代客理財的本源,銀行同業業務回歸流動性調節的本源。2017年12月份,央行頒發了流動性管理新規,只有一個宗旨,控制同業業務的流動性風險,最新數據也支持這個說法。
第三個就是統一規制,打破剛兌、回歸本源、差異競爭。如果要打破監管套利,就需要協調監管、穿透監管,這在資產新規里面體現得非常明確。
打破剛兌,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表達的含義是說銀行理財,包括資管行業要從預期收益類產品向凈值類產品轉化,從投資人向委托人風險收益的過手,要做到風險可隔離、可估值、投資人可承受,要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做到適當的投資人銷售的適當保護等,背后是一系列工作。
回歸本源,資管行業一定要回到信托關系下的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
最后,差異競爭,其實所有的資管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大家有不同的基因,也有不同的資源稟賦,所以未來即使是統一規制下,也是呈現差異化競爭,每家機構找到自己的資源稟賦所在點,找到自己的競爭點。
第四,銀行理財下一步主線是:“回歸本源、轉型攻堅、謀定后動”。回歸本源不是一句話的事,對整個行業是一個轉型,我們需要從產品、投資、風控、基礎設施、投研能力、體制機制都要做轉型,這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過程,所以叫攻堅。
具體來講,第一,凈值化轉型。凈值化轉型涉及到銀行理財部門、銀行的渠道銷售部門,包括投資者客戶三個層次。現在要把投資人對理財的認知做出變革,那就需要采取投資者教育、銷售適用性的原則,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非標資產。這涉及到非標口徑問題,期限錯配問題,私募發行問題。2018年信用風險,不同于過去經歷的每一年。包括過渡期之后怎么處理。所以,非標資產也是轉型的一項重點工作。
第三,IT系統。怎么強調IT系統在銀行資管轉型當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大家可能沒有深刻的認識到IT有多么重要,每日估值的準確性、及時性有多重要,IT可以把投資決策、風險管理、數據決策等全部精華和思路融合在里面。
總結起來就是,防范風險,回歸本源會成為2018年資管的新方位、新坐標。過去的經驗可能不再適用,過去的積累可能歸零,大家要擁抱變化,不斷學習,敬畏規則,確保平穩轉型,轉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