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從宣布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到無人銀行,然后再到建信金融科技,顯然,金融科技已進入到下半場。上半場,互聯網企業占據優勢,制造了喧囂;下半場,監管從嚴發力,銀行強勢回歸,大型銀行金融科技已從牽手借力轉向了自建獨立。
“風云變幻的金融科技行業已出現四大轉折:創新驅動力從規模驅動轉向技術驅動,行業紅利從互聯網人口轉向數據價值,金融機構創新理念從渠道和產品創新轉向融合創新,金融機構著力點從豐富入口轉向數據治理。”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張哲宇指出,“下半場,銀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從IT架構、頂層設計、新技術應用、體制機制突破等方面全面發力。銀行正充分發揮原有優勢,變積極防御為主動進攻。”
銀行蓄勢發力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3月28日,建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率先牽手阿里、螞蟻金服。隨后,工商銀行與京東金融、農業銀行與百度、中國銀行與騰訊、交通銀行與蘇寧簽訂紛紛先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一系列牽手合作昭示著,銀行與金融科技創業公司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
然而,這并不是銀行們的目的,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合作,還有主動進攻。于是,從基金設施建設入手,成為他們的策略之一。
根據銀行同業公布的2017年年報信息看,銀行同業已從戰略升級換代、技術團隊子公司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工行:e-ICBC3.0戰略升級建設智慧銀行。加快創新引領,建立“七大創新實驗室”,構筑新一代業務、IT和數據架構,打造“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經營管理和金融服務體系。
農行:要做大規模、做出亮點、做響品牌,快速占領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制高點。以“金融科技+”為主線,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零售業務戰略轉型。
中行:高度重視科技引領,把科技元素注入業務全流程,通過業務、技術、數據的深度融合,打通線上線下業務,實現關鍵業務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本行既是傳統商業銀行,又大踏步地邁向手機銀行、智能銀行和互聯網銀行。
建行:以金融私有云為驅動的金融科技戰略。堅持移動優先策略,以打造網絡金融生態系統為核心,加快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為客戶提供智慧、便捷、高效的網絡金融綜合服務。
招行:明確打造“金融科技銀行”發展戰略。圍繞提升客戶體驗這條主線,實現動能轉換,借助科技的力量尋求效率、成本、風險的最佳平衡,把輕管理、輕運營做到極致,持續深耕“輕型銀行”戰略。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漸次開花
2018年,是銀行業自建出擊金融科技的獨立年。
2015年底至今,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17年11月2日,招商銀行正式發布了招商銀行App6.0,將所有時下最In的智能技術融合了進去,包括人臉、指紋、聲紋識別,智能投顧,智能風控,AR技術等。招商銀行投入3000人IT團隊,所有AI技術自主研發,其App6.0在技術上實現了架構徹底的云計算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起步最早成立的興業數金累計與346家商業銀行建立信息系統建設合作關系。輸出機構對象包括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等。截至目前,興業數金的科技輸出合作銀行數量達到311家,積累了超過400項從基礎設施到解決方案的服務品種。
目前以工、農、中、建為首的大型中資銀行都在積極向智能化銀行方向轉型,在互聯網金融及金融科技方面深度布局。為積極應對和把握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各大商業銀行在移動支付、零售銀行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轉型布局。
2018年4月12日,作為大型商業銀行,建行率先推出首個無人銀行,之后不久又宣布注冊成立其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這一切都意味著,銀行這頭“雄獅”已經“覺醒”。
人員減少智能化加劇
銀行對金融科技的認知在不斷加深,從“用”到的層面上升到“體”的層面。不僅是態度堅決,在業務上也在努力跨越,在基礎建設上,也頻頻發力。
中國銀行遵循集中式和分布式架構并重的技術發展路線,重點開展分布式架構私有云平臺建設、大數據技術平臺建設與場景應用等基礎性工程。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金融服務的驅動作用。搭建基于云架構的金融技術創新試驗環節,完成分布式IT架構初步驗證,并準備在全行推廣,意在全面推動技術架構戰略轉型。
金融科技對于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已不僅是介入某個細分領域。業內人士表示,面對金融科技的崛起,銀行業已從被動防御到主動進攻,預計后續將會有更多中資銀行跟進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而在這場變革的背后,銀行的服務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線上渠道不再只是線下渠道的補充,而是旗鼓相當乃至更有份量。與之相對應的是銀行網點的優化和升級,由此還引發銀行員工尤其是柜面人員的減少。
年報數據顯示,五家國有銀行在境內銀行機構員工全部減少,截至2017年末,建行、農行、工行和交行員工人數合計減少2.9萬人。其中,建行和農行的柜面人員分別減少了7264人和9189人。
隨著銀行資源不斷向科技領域傾斜,預計網點的優化與柜員的減少還將持續,并且這種調整將逐漸深入到銀行的各個業務條線。